她与张学良发生婚外情,但丈夫溥杰却说:“无所谓,她不找你也会找别人。” 故事主人公名叫唐怡莹,生在1904年的北京,家里是清朝的大贵族,背景显赫。 她的两位姑姑是光绪皇帝的妃子,珍妃和瑾妃。珍妃去世早,瑾妃没有孩子,就把唐怡莹当成自己的女儿,接进皇宫抚养。在宫里,她和末代皇帝溥仪一起长大,两人年纪差不多,常在一起玩,感情很好。当时宫里很多人都觉得,她以后很可能会成为溥仪的皇后。 但事情没按大家想的那样发展。1922年,溥仪到了选妃的年纪,不少人提议选唐怡莹。可她的姑姑瑾妃却站出来反对,说唐怡莹性格太张扬、不安分,不适合当皇妃。瑾妃虽然疼她,但更担心她入宫后的日子不好过。结果瑾妃做了另一个决定:让唐怡莹嫁给溥仪的弟弟溥杰。1924年,20岁的唐怡莹和17岁的溥杰结了婚。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不顺。溥杰性格内向,守规矩,喜欢安静看书;唐怡莹却爱热闹,向往自由,喜欢画画写诗,还爱参加社交活动。两人说不到一块儿去,经常吵架。溥杰觉得妻子太任性,唐怡莹嫌丈夫太死板。日子久了,两人感情越来越差,婚姻成了空壳。 1926年,唐怡莹的人生出现转折。那天溥杰带她去北京饭店吃饭,席上有位客人是张学良。张学良当时是东北军的少帅,年轻有为,名声在外。唐怡莹早就听说过他,这次见面,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张学良也注意到唐怡莹的漂亮和谈吐。两人聊得很投机。 没过几天,唐怡莹趁溥杰不在家,特意打电话请张学良来家里做客。张学良去了。唐怡莹拿出一本厚厚的剪贴簿给他看。张学良翻开一看,里面贴满了这几年报纸上关于他的新闻和照片,整整齐齐,一张不少。这让他很意外,也很感动,没想到唐怡莹这么关注他。那天,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成了情人。 当时溥杰要去日本留学,唐怡莹和张学良的来往更自由了。唐怡莹常把自己画的画、写的诗拿给张学良看,张学良觉得她真有才,甚至想过要娶她。可时间一长,张学良发现有些不对劲:唐怡莹的画作和诗稿,其实都是别人修改或代笔的。 这个发现让张学良很失望。他后来回忆说:“她聪明极了,但混蛋透了,要不是这么坏,我真可能娶了她。”不久,张学良就和她断了关系。 张学良还做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他主动找溥杰,坦白了和唐怡莹的事。没想到溥杰听完,反应很平静,只是淡淡说:“无所谓,她不找你也会找别人。”这话听起来像认命,又像早看透了这段婚姻的实质。 溥杰的话还真没说错。唐怡莹和张学良分开后,很快又和另一个男人好上了。这人叫卢筱嘉,是军阀卢永祥的儿子,也是个有背景的人物。唐怡莹和卢筱嘉来往越来越密,甚至公开把他带到醇亲王府住。 一天,溥杰的父亲载沣撞见两人在一起,非常生气。唐怡莹却理直气壮地说:“溥杰都不管这婚姻了,我为什么不能追求自由?”载沣碍于卢家的势力,也没敢多说什么。 唐怡莹和卢筱嘉在一起后,花钱大手大脚。钱花光了,她就打起了醇亲王府的主意。她利用自己还是“儿媳”的身份,和卢筱嘉一起,把王府里收藏的珍贵玉器、字画偷偷运走,据说价值上百万银元。为了掩人耳目,她还对外说是“家族投资”。 但没多久,卢筱嘉带着这些财物独自跑了,把唐怡莹一个人丢下。这事传开后,很多人骂她是“家贼”,溥杰家族也公开指责她“败坏门风”。唐怡莹却辩解:“我拿的只是该得的补偿。” 到了1931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持下成立伪满洲国。溥杰受日本人控制,写信要唐怡莹去东北。唐怡莹直接回绝了,她公开说:“宁做华夏孤魂,不当伪帝贵戚。”这个态度很坚决,表明她不愿和日本人合作。 1937年,日本人为加强对伪满洲国的控制,想安排溥杰娶日本贵族女子嵯峨浩。但要办这事,得先让溥杰和唐怡莹离婚。日本人跑到北京找唐怡莹,可她当时在上海,没找着人。 日本人就威胁她弟弟,硬逼着他在离婚书上代签了字。就这样,唐怡莹和溥杰的婚姻被强行结束了。不久,溥杰娶了嵯峨浩,两人后来感情倒不错,溥杰晚年说她是“一生挚爱”。 离婚后的唐怡莹,辗转在上海和香港生活。她从小受过绘画训练,这时重拾画笔,靠卖画为生。她画传统山水和人物,风格独特,渐渐有了名气。 1947年,她还在上海办了个人画展。1949年她定居香港,后来在香港大学教过书。晚年她一直单身,没再结婚。1993年,唐怡莹在香港去世,终年89岁。
她与张学良发生婚外情,但丈夫溥杰却说:“无所谓,她不找你也会找别人。” 故事主人
静谧安然之境
2025-07-17 19:48:41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