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帅化民表示:“当所有的台湾人,都不承认自己中国人身份的时候,那么对于大陆

一叶知大事 2025-07-18 12:02:30

台湾名嘴帅化民表示:“当所有的台湾人,都不承认自己中国人身份的时候,那么对于大陆来讲,他们就是一群外国人,那到时候,大陆的军队打一群外国人,还会手下留情吗”?   台湾岛在地图上的位置,像一枚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印章,盖在那里几千年了。   这枚印章的印泥,是三国时期孙权派船队抵达夷洲的船痕,是元朝澎湖巡检司文书上的朱砂,是1945年台湾民众举着"光复"牌匾时的热泪,从来没换过颜色。   有人说台湾和大陆隔着海峡,就该各算各的,这说法就像说家里的阳台和客厅隔着道门,就该分属两户人家。   三国时期,沈莹在《临海水土志》里记下的"夷洲"风土,和同期大陆的民俗多有重合;   宋元时期,泉州港的商船带着瓷器、茶叶常去台湾岛,岛上的硫磺、蔗糖也顺着洋流回到大陆,那时候可没人说"这是两家人的买卖"。   1895年甲午战后,日本强行把台湾从中国版图上撕走,五十年里,台湾同胞从没断过反抗;   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的受降仪式上,"台湾光复"四个大字背后,站的是全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血肉长城。   现在有些说法实在站不住脚。   郭正亮说"九成台湾人不支持统一",可每年春节,台湾邮局寄往大陆的春联包裹能堆成小山;端午前后,高雄的粽子作坊里,老师傅教徒弟捆扎的手法,和嘉兴的老字号没两样。   马英九说"统一要台湾人同意",这就像说小区里某户人家要把楼道占为己有,得先问这户人家同不同意,楼道是整个小区的,台湾是整个中国的,14亿人的事,怎能让2300万人单独拍板?   帅化民那句"不承认是中国人就成外国人",听着糙,却点透了一个理:身份认同不是选择题,是历史写好的填空题。   台湾的小学课本里,曾经印着"我们的祖先来自唐山";   台南的孔庙里,康熙年间的"万世师表"匾额至今端正悬挂。   这些不是摆设,就像台胞来大陆寻亲,对着族谱说"我来自彰化,祖籍在泉州",这时候谁会怀疑他们的中国人身份?   可总有少数人想把这家人拆开。   他们说"台湾是一个国家",却忘了台北故宫里的青铜器,铭文刻的是商周的文字;   他们喊"去中国化",却拦不住台湾的电视台播放《西游记》,拦不住夜市里的摊主用闽南语说"这个和大陆的味道一样"。   更荒唐的是,他们拉着外部势力撑腰,就像家里闹矛盾,不找长辈调解,反而喊来邻居砸自家锅,最后烫伤的只能是自己。   台湾的电子企业,在大陆有上万家工厂,解决了多少人的生计?   大陆的游客去台湾,带回的伴手礼里,有多少印着"madeinChina"?   高雄港的货轮,一半以上的目的地是大陆港口;   台中的农田里,种的稻种,很多来自湖南、江西的育种基地。   这些缠在一起的利益,不是一句"台独"就能剪断的。   真要按"台独"的路子走,后果谁也扛不起。   经济上,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超过40%,要是断了往来,桃园机场的货机就得停在跑道上,屏东的莲雾烂在地里。   安全上,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防御武器",在解放军的航母、战机面前,就像纸糊的盾牌。   说到底,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它就是这样。   那些想把台湾从中国分出去的人,就像试图把泰山从山东搬走,不仅搬不动,最后只会被历史的巨石砸伤自己。   两岸同胞迟早会像掰开的藕,重新连在一起,因为断面上的丝,从来就没真正断过。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