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骗了我们所有人!”2008年我国耗费8.5亿、拦腰炸平65座山,造出吞吐量

玉尘飞啊 2025-07-18 16:21:38

“中国骗了我们所有人!”2008年我国耗费8.5亿、拦腰炸平65座山,造出吞吐量最少的机场,美国专家得知后专门来机场检测,不料检测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8年夏天,河池市金城江区拉平村的村民们听说要在家门口建机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村里最高的老山有海拔1200多米,站在山顶能看到周围连绵不绝的石灰岩山峰。 拉平村村支书韦永红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勘测队的情景,十几个穿着橙色马甲的年轻人,扛着仪器在山间穿梭。领队的是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的李志强,一个40多岁的北方汉子。 "这里要削平多少座山?"韦永红问。李志强掏出地形图,用笔圈了个大概范围:"初步测算,涉及60多座山头,最高的要削掉70多米。" 消息传开后,质疑声四起。不光村民不信,就连参与前期调研的一些专家也持保留意见。当地的喀斯特地貌下暗河密布,大规模爆破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但项目还是在质疑声中启动了,2009年春天,第一声爆破炸响在拉平村后山。负责爆破的是来自贵州的爆破专家张明华。他带着团队在山上住了整整三个月,每天研究山体结构。 "最难的是控制爆破范围。"张明华回忆,传统爆破一次性装药量大,震动范围广。他们改进了爆破方式,把一次大爆破分解成几十次小爆破,每次间隔几毫秒,这样能精确控制岩石破碎方向。 爆破只是第一步,被炸碎的石头要运到指定地点填谷,为此项目部从湖南请来了填方专家,足以看出大家对机场项目的用心。 机场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拉平村的韦大姐原本靠种玉米为生,一年收入屈指可数,工程开始后,她在工地食堂找到了工作,每个月都有工资收入。 因为地貌特殊,跑道两端都是陡坡,设计团队便想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创意:把跑道设计成微微隆起的弧形,利用视觉原理让飞行员感觉跑道更长。 2013年8月,机场迎来试飞,第一架降落的是南航的波音737。事后机长分享了这次飞行经历,表示比想象中好飞。 通航后,变化最大的是当地的水果产业。金城江区的龙眼、荔枝以前只能在本地销售,现在通过航空物流,24小时内就能送到北京、上海的超市。 机场也成了当地的旅游名片,因为建在山顶,起飞和降落时能俯瞰喀斯特地貌全景。 当地政府也是瞅准时机发展观光农业,机场周边建起了几个观景台,游客可以一边品尝新鲜水果,一边看飞机起降。去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如今,河池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稳定在40万人次以上。每天都有飞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航班。机场不仅改变了当地的交通格局,更深刻影响了这里的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 晚上站在拉平村的老山顶,能看到机场跑道的灯光在夜色中闪烁,韦永红常带孙子来这里看飞机。 十多年过去了,当初参与建设的很多人都还在。而河池机场,依然在群山之间迎来送往,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 信息来源: 四周是悬崖和深沟 河池机场为何建在悬崖边—中国民航网

0 阅读:81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