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真正厉害的是有重型红夷大炮,主力都是40磅炮非常吓人。在厦门大战,郑成功依

浅笑挽云烟 2025-07-19 14:02:18

郑成功真正厉害的是有重型红夷大炮,主力都是40磅炮非常吓人。在厦门大战,郑成功依靠5000斤大炮重创满洲八旗军,死满蒙八旗军官82人,俘虏600多名满洲八旗军人,死一半,另外一半被割掉了耳朵,释放回去。 1661年,清军攻福建,郑成功在厦门迎敌,前线报告送到时,他站在炮台上看海,手指着鼓浪屿那头低声说了句:“就等他们来了。”这一仗,他早布好了阵。 郑军重炮部队三日内完成部署,红夷大炮一字排开,每尊五千斤起跳。 这些炮不是明制旧品,是他父亲郑芝龙当年从荷兰人手里买的,用的是纯铜混铁炮身,内腔厚实,炮口口径一尺四寸,主力炮弹重四十磅。 炮架由黄花梨制成,下置滚轮,后方设铁轨滑架,每一次发射后退两尺,由滑轨回位,装填时不需移位。 鼓浪屿高地布了十六门重炮,厦门本岛南线设炮十二门,分列虎溪、磐石、南普陀三段炮区。 海面则由水师配合发射火车快炮,一次点火可发数发,主打火力压制与破船。 清军南下,主力为八旗正黄、镶白旗兵团,由两名蒙古将军和一名汉军副将统领。 战前情报严重失误,他们以为厦门防守薄弱、火器老旧,陆军趁夜登舟,准备从厦鼓水道突袭。 第一波登陆在凌晨,清军以为摸黑偷营,刚靠岸,就被岸炮扫了个稀烂。 第一发炮弹砸中正黄旗船队第三舟,爆炸之声震得海水发黑,木屑飞溅,整船炸翻。 紧接着炮手连续发炮,主炮线中轴开火,每发弹药间隔四十秒,一轮九门炮同时轰击,一次炸断五条船,三百多清兵落水。 岸边还设有二段爆雷,在海底提前埋设,用滑线引爆。清军还没登岸,已经死伤过半。 鼓浪屿炮组从高地俯射,炮弹掀翻清军临时营地,火炮命中火药车,炸死八旗副将一人。 八旗将领大惊失色,调转方向突围,结果水路被封,陆路有陷马坑和火箭阵。 他们想绕路冲击中军,郑成功干脆调来“地雷车”压阵,三百名炮兵轮换发射,炮口冒火三尺,一轮炮击,清军前锋部队全线崩溃。 三日之内,八旗军官死八十二人,兵士死伤超过一千。 鼓浪屿西南角清军旗帜被炮弹炸飞,只剩一根断杆立在滩头。 俘虏总计六百五十七人,多为正黄旗与镶白旗旗下兵士。 郑军不设营押解,只设耳割封记,每人右耳割去一半,用牛皮裹封。 放归时每人发饭一碗,不许说话,令其自行回营。 这些人灰头土脸地走了五天才回到闽江营口,满营将官见了,无一敢问。 这批人回去后不久,清廷紧急下诏令撤回第二梯队,取消原定的厦门夺岛计划。 朝中密折传到福州总督处,内容只有一句话:“火器之烈,不可与敌。” 郑成功收回战报,笑都没笑,只将地图展开,在泉州按下手印,继续北移。 他知道自己赢得不是人,是炮。他早就不信骑兵了,火器才是唯一能正面对抗八旗铁骑的办法。 他调集能工巧匠,在漳州炼铁场重新铸炮,每年能产红夷式炮身二十门,火药比例改为“硝七硫二炭一”,爆裂力提升三成。 训练炮兵分三营,设“焰手营”“速装营”“火轮营”,轮值换岗,交叉练习,弓马骑兵反而列入边缘。 厦门之后,他打的是金门、南澳、潮阳,全靠重炮压制,对面清军每次来都得先扛一波四十磅弹头。 炮火打烂阵型,步兵才上。打完直接撤,不恋战,炮车一拉就是几里地。 大炮成了移动城墙,每次炮兵出营,百姓主动送水送饭,都知道他们是“灭满大炮兵”。 清军根本没见过这种打法。他们还在排方阵走步操,郑军一炮下来阵地就成空场。 郑成功自己也带枪,但他不上前线。 他只看火线分布,看炮位标尺,他不是武将,是炮兵头,他知道自己打不掉整个清廷,但他能把八旗打怕。 靠的不是忠义,不是复国,是那门门重炮,一炮能送百人归西的火力压制。 火炮一响,八旗溃退。厦门战场烧了三天三夜,尸体堆到岸边,鱼都死光。 他从这战之后再没遇到正面对阵的八旗军,清廷也调回旗兵主力,改用绿营、汉兵、投降将领去骚扰。 郑军则变成纯炮兵推进,步步设阵,四十磅重炮配短程快炮,配火车轮雷,连土堡都能炸穿。 他不是靠血打仗,是靠铁打仗。 他的兵不怕死,因为他们知道炮比刀快。 他的将不骄傲,因为他们知道主将是炮台。他用这套打法硬生生把清军封在海岸线内十里,不敢踏一步向海。 这一年,他拿下厦门。 五年后,他拿下台湾,再没一支清军愿意正面登陆。

0 阅读:59
浅笑挽云烟

浅笑挽云烟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