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释不清了!”河南,男子开60万车出门,突然收到车企警告,提示他的终身权益被收回,理由是:一年跑17万km,超出普通用户日常使用!说白了就是感觉男子跑多了,怀疑他有其他不正当的开车行为(出租或营运)!车主吐槽:玩不起?真的太背刺了! 这位车主姓高,2020年花60多万买了辆蔚来ES8,当时看中的就是合同里写的终身质保、终身免费换电。 那时候新能源车还没现在这么普及,敢花这个价钱买电车,算是对品牌挺有信心的早期支持者。 这五年里,他开着车跑遍了周边城市,换电站跑了多少趟自己都记不清,车子倒是没掉过链子,直到今年7月收到那条短信——所有终身权益突然被取消,连个具体原因都没说清。 高先生一开始以为是自己倒霉,后来在车友群里一聊才发现,不少人都收到了同样的通知。大家最气的是那个“超出普通用户日常使用”的说法。 他自己算过,前四年平均每天跑75公里,在大城市里,这也就是从城东到城西通勤的距离。 最后一年跑了17万公里,听着吓人,其实是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在周边城市来回跑,偶尔还带着家人自驾游,根本没搞过什么营运。 “营运车辆都得在车管所注册登记,他们拿不出我搞营运的证据,就凭里程数说了算?”高先生越想越不对劲。 购车时销售把“不限时间、不限里程”说得明明白白,合同里也没写任何里程限制,现在突然说“超出日常”,这“日常”到底是谁定的标准? 有车友翻出蔚来之前发的公告,说要打击“不当使用权益”的行为,可具体怎么界定“不当”,谁也说不清楚。 有车主猜测,可能是换电业务亏损太大——据说单个换电站一天得换30次电才能保本,现在很多站点每天还不到20次。 企业可能觉得像高先生这样换电频繁的用户太“费钱”,才想出这么个办法。 可问题是,老车主当初掏真金白银支持品牌,图的就是那份承诺。2020年60多万买辆电车,相当于提前给品牌“投资”,现在企业做大了,反而把早期支持者的权益说收就收。 就像高先生说的:“早知道有里程限制,当初何必花这个钱?‘终身’俩字,合着就值五年?”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合同里的模糊地带,用户手册只说“用于营运会受限”,却从没提过“年里程上限”这种事。 这种模糊的条款,等于把解释权全攥在企业手里。有网友打比方:“就像你去餐厅办了终身免费续杯的卡,喝了五年突然被说‘你喝太多了,卡作废’,换谁能乐意?” 其实私家车年均跑1.5万公里只是个平均数,有人每天代步只要5公里,有人跨城通勤一天就得上百公里,凭什么用一个数字框住所有人? 高先生最后一年日均465公里,可能是住在郊区每天往返市区,也可能是多跑了几趟长途,这些都是正常的个人使用场景。 现在蔚来新出的车早就取消了终身免费换电,改成了付费套餐,这本身没问题。但对老车主来说,当初签的合同就是契约,不能因为企业后来改了政策就不算数。 早期车主在品牌最难的时候选择相信,本该是最该被珍惜的群体,现在却被当成“负担”甩开,难怪有人说“这不是玩不起吗?” 说到底,企业搞活动、给承诺都没问题,但得把规则说清楚。 要是担心用户“用太多”,当初就该在合同里写明白“每年限跑3万公里”,而不是用“终身不限”吸引消费者,等出了问题再找补。 做生意讲究一诺千金,尤其是对那些在你还没站稳脚跟时就伸出援手的人,更该守住这份信任。 不然的话,伤的可不止是几个老车主的心,更是整个品牌的口碑。
“蔚来车主一年跑17万公里,终身权益被收回!”7月,河南郑州,首任蔚来车主高先生
【4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