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股民今年累计砸了54亿美金买A股和港股,平均每个韩国股民相当于投了100美元来中国市场。这数字可比去年翻了两倍还多,直接把中国送上韩国人海外炒股的第二选择,仅次于美股。当然买入港股的金额肯定比买A股的金额要多,今年两者累计买入54亿美元,合计不足400亿元人民币,这点金额真不够内资机构一天流出的量,当然我们观察的是一个增量,毕竟外资大幅买入给出的信号还是很积极的。加上许多外资投行不断唱多,这就不难理解近期A股大市值品种不断走强,小市值无人问津。
不过这事儿还真不是凑热闹。你看看桥水中国基金上半年的操作,净赚13.6%的回报。这在全球主要市场波动率低于15%的环境下,相当于吃到了双倍波动率的超额收益。关键是人家不仅赚钱,还继续加仓中国资产,这说明国际资本在用真金白银给中国资产的估值逻辑投票。
说到资金流动,现在港股的IPO市场成了外资抢筹的新通道。最近中概股回港上市的基石投资者里,国际机构占比明显提升,这可比普通北向资金更有定力。好比星级酒店开新店,大佬们直接包场认筹,这可是长期看好的信号。特别是生物科技和AI领域的IPO项目,机构认购倍数常常超过20倍,比打新中签率还刺激。
大A这波站稳3500点也透着玄机。最近三个月市值前20%的公司贡献了市场80%的成交量,这跟2017年漂亮50行情完全不同。当时是机构抱团,现在更像是MSCI调整带来的被动资金配置。好比超市突然把白酒货架换到入口处,采购量自然就上去了。不过要注意,当前沪深300市盈率还趴在全球主要指数的后1/3位置,确实算得上估值洼地。
不过话说回来,聪明钱从来都是双向流动的。韩国股民的交易偏好其实跟着美联储政策摇摆,最近他们突然爱上中概股,跟美元降息预期下寻求货币避险有关。就像台风天大家抢购矿泉水,买的是个保险。这种资金流动的持续性,还得看人民币资产的实际收益率能不能稳住。特别是新经济板块的研发转化率,这才是国际资本真正在意的硬指标。
所以啊,别光看外资买买买的热闹。现在A股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层变化,北向资金持仓里科技股占比从三年前的12%飙到现在的28%,都快赶上消费股的江湖地位了。这种底层配置的变化,可比短期指数涨跌重要多了。就像做泡菜,发酵过程中的菌群变化,才是决定最后味道的关键呢。
行者无疆
真傻,即便是股神来了也会后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