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被枪决以后,他的妻子胡红霞卖掉所有的资产赎回了尸体,却发现丈夫口袋中有个纸条,上面写着:“首先别和我妻子说,其次不要厚葬。” 吉鸿昌1895年出生在河南扶沟一个穷苦农民家,爸妈靠开小茶馆勉强过日子。他从小帮着端茶倒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13年,他不满18岁就跑到河南郾城投军,进了冯玉祥的部队。从最底层的士兵干起,他仗着自己力气大,吃苦耐劳,很快就崭露头角。战场上他不光勇敢,还会用脑子,指挥小队突袭敌营,多次立功。1921年升到营长,1925年当上团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他的部队被蒋介石改编,他当上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那时候蒋介石让他去围攻鄂豫皖地区,他拖着不执行,因为他看不惯内战,转而想着抗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发电报要北上抗日,没批准。蒋介石就派他出国考察军事,他去了美国和欧洲,接触到反帝思想,回来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跟冯玉祥在察哈尔成立抗日同盟军,当北路前敌总指挥,带队收复多伦等地,打击日伪军。这事儿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能打赢日本人。 吉鸿昌的军旅生涯起步于底层,但他靠实力一步步爬上来。冯玉祥部队号称铁军,他在那儿练就了硬骨头。北伐战争中,他率部讨伐军阀,战场上指挥士兵挖掘战壕,布置机枪阵地。蒋介石的政策让他不满,特别是围攻革命根据地,他觉得这是窝里斗。出国考察让他眼界开了,回来后他整理出版《环球视察记》,抒发爱国热情。加入中共后,他积极联络各方,在天津法租界搞地下活动。1934年11月9日,他在国民饭店开会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中枪被捕。引渡到北平军分会后,面对审讯他一口咬定不招。11月23日,以叛乱罪判死刑。第二天执行枪决前,他写下遗书和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诗后来传开,很多人读着就觉得热血上涌。他的牺牲不是白费,激励了不少人投身抗日。 胡红霞是吉鸿昌的第二任妻子,1908年生,出身书香门第。1926年经人介绍认识吉鸿昌,第二年结婚。她支持丈夫的抗日事业,帮着运送武器到前线。吉鸿昌被枪决后,国民党不许家属领尸,她想尽办法凑钱。听说要8万大洋赎尸,她把天津的房子抵押给军阀周荫人,凑齐钱款才领回遗体。整理衣物时,从口袋里找出纸条,上面写着不要告诉妻子他的死讯,也不要厚葬。这让她明白丈夫到最后还在想着不让她伤心,不浪费资源。胡红霞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吉鸿昌牺牲时她才26岁,日子一下子难起来。国民党特务盯上她,她被抓去审问,咬牙不说。后来为保护孩子,她装疯卖傻,披头散发在街上晃荡,避免特务纠缠。抗战期间,她带着孩子艰难度日,靠打零工维持。 吉鸿昌的事迹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旧部继续在察哈尔作战,收复失地。全国各界通过报纸知道他的故事,组织集会悼念。青年学生朗诵他的诗句,表达救国决心。胡红霞保存下纸条和遗物,作为纪念。1949年,她受邀参加开国大典,看到新中国成立,总算对得起丈夫的牺牲。1953年,国家褒奖革命牺牲同志,毛泽东签发纪念证给她。吉鸿昌被公认为抗日民族英雄,故居和纪念馆建成,人们去参观,了解他的贡献。胡红霞晚年教育子女正直生活,儿子后来从事教学,讲历史事实;女儿继承父亲理想,参与社会活动。他的精神影响后世,在书籍和展览中流传,提醒大家民族危亡时的责任。
吉鸿昌被枪决以后,他的妻子胡红霞卖掉所有的资产赎回了尸体,却发现丈夫口袋中有个纸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20 02:37:58
0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