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山西一对夫妻,生了11胎全是女儿,丈夫眼看妻子生不出儿子,无奈决定放弃,谁料,1996年妻子47岁时,竟然又怀上了第12胎,夫妻两人犹豫不决,到底是生还是不生呢? 1996年,山西一个偏远山村,高家老两口盼了几十年的男娃,终于降生了。47岁的李玉珍,之前连生11个都是女儿。高浩珍的到来,让这个家瞬间活了,夫妻俩捧着儿子像捧着块宝。可谁能想到,这迟来的“圆满”,其实是用11个姐姐的半生付出换来的。 姐姐们的付出,从这几年能看清:2018年,弟弟高浩珍要结婚了,11个姐姐二话不说,凑了32万给他买房、置办彩礼。这钱都是她们多年在外打工、省吃俭用攒下的血汗。弟弟打小就是家里的“掌中宝”,好吃的都归他,啥要求都得满足。 姐姐们轮流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弟弟。大姐、三姐几个,早早就辍学外出打工了,就为了供弟弟读书。她们的婚事都往后推,就想让弟弟先站稳脚跟。这帮姐姐,对弟弟真就像亲生儿子一样疼。 1969年,大女儿出生,高家夫妇就此踏上了近三十年的“求子”苦旅。母亲李玉珍的身体,简直成了生育机器,一个接一个地生,直到第11个,还是女儿。家里的重担全压在父亲高海贵一个人身上,他常年在外面拼命打工。 村里那些风言风语,像刀子一样扎心:“赔钱货”、“没人养老送终”,这些话让夫妻俩在人前都抬不起头,连带着女儿们也在村里受排挤。为了养家,女儿们一长大就得辍学打工,稚嫩的肩膀早早扛起了家里的担子。 父亲高海贵也动摇过,想干脆就这么算了。可家族的压力、村人的白眼,加上“香火不续”的恐惧,让他们始终停不下来,偏方、拜菩萨,啥都试了。 1996年,高海贵几乎要认命了,没想到,47岁的李玉珍又怀孕了。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场豪赌。盼了几十年的儿子可能要来了,可母亲身体透支,高龄生产风险太大了。 夫妻俩那天晚上在炕上坐到深夜,谁也没说话,但最终还是决定留下这个孩子,没声张。十个月后,一声男婴的啼哭,终于让高海贵悬了几十年的心彻底放下了。他给儿子取名高浩珍,这个名字,浓缩了全家半辈子的盼头。 可到了2018年,一张高家“其乐融融”的全家福传到网上,立马引发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说这是“重男轻女”。姐姐们倒出来回应,说给弟弟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父母也没因为有了儿子就忽视她们。 但这份“心甘情愿”背后,藏着的是女性几千年的集体创伤。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因为性别没被无条件接受,那他心里就容易埋下“我没价值”的念头。 这可能导致她们在不公平的关系里也甘愿委曲求全,甚至自己都认同“女性地位本就低下”的观念。这种心理复杂得很,让她们无论在娘家还是婆家,都难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如今,高浩珍已经成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高家也从过去村里人摇头的“绝户人家”,变成了让人羡慕的“福气人家”,每年春节几十口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这个到底什么是打工人?
【91评论】【54点赞】
云彩
能保证这个儿子一定能生出儿子吗?
风之骏 回复 07-20 15:29
没事,现在随便生,生到有为止[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