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3岁的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被处决,他的双脚被砍掉,衣服也被扒光,只剩下血肉模糊的躯体,高高的挂在半空中,但周围群众还不解气,继续往他身上吐口水。 费萨尔二世,1935年5月2日生于巴格达,是伊拉克哈希姆王朝的末代国王。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凡。1939年,父亲加齐国王因车祸去世,年仅4岁的他登上王位。因为年纪太小,叔父阿卜杜拉·伊拉赫当了摄政王,实际大权却握在亲英的首相努里·赛义德手里。幼年的费萨尔二世几乎是个傀儡,国家的命运跟他没啥关系。 他被送到英国读书,和未来的约旦国王侯赛因是同学。这段经历让他开了眼界,也让他对现代化有了些想法。1953年,18岁的他正式亲政,满心想干点实事。他推过灌溉工程,还修过清真寺,想让伊拉克变得更好。可现实很骨感,当时的伊拉克贫富差距拉大,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对英国的控制也越来越反感。费萨尔二世虽然有心改革,但手脚被捆得死死的,英国的影响和国内乱七八糟的政治斗争让他寸步难行。 1958年,他试着跟约旦搞了个阿拉伯联邦,想靠哈希姆家族的联手稳住局面。那时候,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正火热,大家都想摆脱外国控制,搞民族独立。可这个联邦没啥用,国内反对的声音反而更响了。费萨尔二世大概也没想到,这会是他最后的挣扎。 转折点来得太快。1958年7月14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西姆将军带着军队发动政变。卡西姆不是什么英雄人物,就是个野心勃勃的军人。他看准了民怨沸腾的机会,带着部队直扑巴格达。王宫很快被围,费萨尔二世和王室成员被命令集中到庭院里,然后被集体枪杀。政变军队还不罢休,把费萨尔二世的尸体拖出去,双脚砍掉,衣服扒光,挂在街头示众。群众围上来,又扔石头又吐口水,把几十年的怨气全撒在这具尸体上。 这事听着挺残忍,但得说,当时的伊拉克老百姓真挺恨王室的。不是因为费萨尔二世有多坏,而是他背了君主制和亲英政策的黑锅。政变后,卡西姆宣布成立共和国,哈希姆王朝37年的统治彻底完蛋。王室里唯一活下来的希亚姆公主流亡到约旦,成了这段历史的活见证。费萨尔二世的尸体最开始随便埋了,后来萨达姆当权时才给迁到皇家陵墓,跟他爸葬一块儿。 回过头看,费萨尔二世挺惨的。他不是昏君,也没啥大恶行,可偏偏生在那个时代,赶上那个位置。他的死不是因为他个人有多失败,而是整个君主制跟不上潮流,再加上英国的影子老在背后晃,民众早就憋了一肚子火。1958年的政变不只是干掉一个国王,更是伊拉克历史的一个大拐点。从这以后,伊拉克甩掉了君主制,可也没迎来啥太平日子,反而陷进更深的乱局。 那时候的中东,整个儿都在翻天覆地。民族主义浪潮一波接一波,殖民老大哥们的影响一点点被赶出去。费萨尔二世的悲剧,其实是这股浪潮里的一个小缩影。他想改革,想让国家好起来,可惜时代不给他机会。政变那天,他的命没了,伊拉克的旧秩序也跟着没了。 卡西姆上台后也没好到哪儿去。他推翻君主制是得了民心,可后来自己也搞独裁,弄得民怨又起来了。1963年,他也被政变干掉了,命运跟费萨尔二世差不多。历史这东西,真是挺讽刺的。 费萨尔二世的死,表面上是群众的怒火发泄,背后却是民族情绪、国际博弈和权力斗争的交织。他23岁就没了命,连个翻身的机会都没有。想想他18岁亲政时,可能还满怀希望要干一番事业,结果5年后就成了街头的靶子。这结局,谁看了不得叹口气。 再说那天的群众,也不是单纯的暴民。他们恨的不是费萨尔二世这个人,而是他代表的那个体系。几十年的经济苦日子,外加英国人指手画脚,谁能不火大?可把火撒在一个23岁年轻人的尸体上,又真能解决问题吗?历史没答案,留下的只有一堆问号。
普通人永远不要低估封疆大吏的智商和才干,包括叶名琛英国舰队炮轰广州后,两广总督
【65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