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唐师傅开着网约车跨越600公里从杭州到徐州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被"亿元项

姜海楠聊社会 2025-07-20 22:33:28

当唐师傅开着网约车跨越600公里从杭州到徐州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被"亿元项目"的噱头坑得一周无法接单,还倒贴了数千元的餐旅费。这场始于今年年初的"合作",最终以报警、对簿公堂收场,而孙先生口中的"1个亿项目",至今仍是个谜。

故事要从唐师傅的网约车生涯说起。这位曾混迹建筑行业的老司机,因生意惨淡转行开网约车。今年年初,他接到了常客孙先生的单子,几次接送后,两人逐渐熟络。孙先生适时抛出"橄榄枝":"我在徐州有个9000万的写字楼项目,要去北京贷1个亿,事成后给你分20-30万。"

唐师傅心动了。6月11日,他载着孙先生从杭州出发到北京谈项目,6月16日又转战徐州。路上电费、食宿全由孙先生买单,唐师傅一度以为遇到了"贵人"。直到6月20日,孙先生突然拿走车钥匙称"有事",这一去竟是一个星期。

接下来的剧情堪称荒诞:唐师傅被困徐州,每天打电话催车,孙先生不是"在忙"就是"稍后回电",偶尔转来10块20块"救急"。6月27日,实在撑不住的唐师傅报警,7月6日自掏腰包打车回杭州,7月11日才等来被随意停在小区的车——钥匙在车里,孙先生连面都没露。

更让唐师傅寒心的是,当他索要误工费、餐旅费时,孙先生竟反问:"项目还没谈成,凭什么给你钱?"这位口口声声要"带兄弟赚钱"的老板,此刻完全变了嘴脸。

法律视角下,这场纠纷颇具代表性。根据《民法典》第469条,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需满足"真实意思表示"和"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唐师傅虽未签书面协议,但实际履行了跨省驾驶义务,且孙先生曾支付部分费用,可视为对口头约定的部分履行。

然而,唐师傅的维权之路并不平坦。他需通过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间接证据证明孙先生承诺的"20-30万报酬",而孙先生若否认承诺,唐师傅可能面临败诉风险。此外,孙先生声称"项目还在谈",试图用"未来收益"规避当前支付义务,这在法律上也难以成立。

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一个不熟的人突然带你赚大钱,不是骗子就是传销!"更有网友指出:"孙先生连高铁都不坐,非要司机跨省接送,说不定本身就是失信人,车贷都还不起。"

这起事件暴露出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部分人仍存在"轻信口头承诺"的法律盲区,二是"画饼式合作"在商业活动中屡见不鲜。唐师傅的遭遇提醒我们:涉及金钱合作时,务必保留书面证据;面对"高额回报"的诱惑,更要保持清醒——毕竟,真正有实力的项目方,不会连司机的基本费用都拖欠。

目前,唐师傅已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而孙先生口中的"亿元项目",至今仍像一张空头支票,悬在半空。这场闹剧最终如何收场,或许只有法庭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商业社会,诚信才是最好的"项目",而那些把别人当"傻白甜"的"大老板",终将为自己的谎言买单。

0 阅读:114

猜你喜欢

姜海楠聊社会

姜海楠聊社会

品社会百态,看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