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之战,最大的成果不是拖垮了俄罗斯,也不是打残了乌克兰,更不是美国大赚特赚了,

阿智通鉴 2025-07-21 09:59:20

俄乌之战,最大的成果不是拖垮了俄罗斯,也不是打残了乌克兰,更不是美国大赚特赚了,而是让德国找到了强军突破的借口。   德国总理默茨最近在采访里直言不讳:“咱们德国的军队,现在连自保都难,拿什么守护欧洲?”这话听起来像是自嘲,实则藏着更深的盘算。   要知道,二战后德国被《基本法》捆得死死的,军队规模、装备类型都被严格限制,连海外派兵都得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冷战时期虽然靠着北约撑腰当了几十年“前线国家”,但骨子里还是那个“经济巨人、军事矮子”。   可俄乌战争一爆发,德国立刻把“和平主义”标签甩到一边,公开宣称俄罗斯是“欧洲最大威胁”,顺势提出要重建军队。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德国联邦议院去年批准设立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今年又通过修宪彻底打破“债务刹车”原则,允许军费开支“上不封顶”。   现在德国国防预算已经涨到GDP的2%,按照默茨的说法,未来还要向5%看齐——这相当于每年掏出2000亿欧元砸向军队,比整个瑞典的国防预算还多。   钱往哪儿花?坦克要换新的“豹2A7”,战机要买F-35,连海军都打算重启潜艇生产线。更绝的是,德国还跟英国签了《三一之家》协议,联合研发远程导弹和无人系统,摆明了要在欧洲防务里当“话事人”。   有人说德国这么积极支援乌克兰,又是送坦克又是给防空系统,是出于道义。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给自己的扩军找台阶下。   乌克兰战场成了德国武器的“试验场”,从“铁拳”反坦克导弹到“IRIS-T”防空系统,德国把库存的老装备全搬出来“练兵”。更狠的是,德国总理默茨上个月宣布,今后援助乌克兰的武器不再限制射程,甚至打算在乌克兰本土联合生产导弹。   这哪是单纯的援助?分明是借着战争把自己的军工产业链盘活,顺带着试探国际社会对德国军力扩张的底线。   最关键的是,德国终于找到了突破二战限制的“合法借口”。过去70多年,德国军队的每一步扩张都要被欧洲邻国盯着,生怕军国主义复活。   但俄乌战争让欧洲集体患上“恐俄症”,德国趁机把自己包装成“抗俄前线”,不仅在立陶宛部署5000人的装甲旅,还牵头在北约东翼搞“无人机墙”。连法国都不得不捏着鼻子认账,毕竟当德国的军费超过自己时,欧洲防务的话语权自然就转移了。   现在德国在北约开会时嗓门都大了,连美国都得让三分——毕竟一个愿意承担更多防务责任的德国,正好符合美国从欧洲抽身的战略。   不过德国这步棋也不是没风险。国内42%的民众反对大幅增加军费,担心抢了医保和教育的钱;经济连续两年停滞,5000亿欧元的扩军计划能不能落地还是未知数。更麻烦的是,俄罗斯已经把德国列为“主要威胁”,要是真把俄军逼急了,德国的工业心脏鲁尔区可经不起导弹袭击。   但对默茨政府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俄乌战争还在打,德国就能继续用“国家安全”当幌子,一步步把军队变成欧洲的“新霸主”。这场战争真正的赢家,或许不是战场上的任何一方,而是那个悄悄撕掉“和平标签”的老牌帝国。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