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刘伯承听说原配还活着,并且日子过得很艰苦,就托人给她传话,想把她接到南京享福,原配却说:“我不去,你也不要回来!” 刘伯承,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先后参加多场战争,成就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就是这样的杰出人物,背后竟有一段充满遗憾的故事。 父亲的疾病,临终前的劝告使他被迫接受了包办婚姻,当时在程家相亲时,刘伯承故意扮丑,没想到的是程宜芝在门缝里偷看,没有在意他的行为,反而很欣赏他的率真。 正是这种欣赏,刘伯承与程宜芝走向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程宜芝更是表现出坚毅的性格。刘伯承想要参加革命,得知后的程宜芝也并没有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刘伯承不经常回家,家里只有一位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程宜芝开始挑起了生活的重任。 1927年南昌起义的失败,国民党反动派通缉抓捕刘伯承,程宜芝带着孩子东躲西藏,不料还是被发现,她急忙将孩子藏进稻草之中,自己去引开他们,被捕的程宜芝在监狱里熬了三天三夜,不论国民党怎样严刑逼问,她都没有透露点风声,最后村里人凑够钱之后才将她释放了出来。 之后的刘伯承曾派人去打探消息,却收到了妻儿已不在人世误报。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伯承却意外得知原配还活着的消息,而自己却早已另娶他人,处于愧疚,他想要接她到城里生活,就派人给程宜芝传话。 程宜芝在得知他另娶妻子的时候,心中充满苦楚,却平静的对传话的人说:“让刘伯承不要回来了,我也不会去见他!我不怨他,让他安心的为国家做事,老百姓的幸福就在他的身上了。”之后又有人去劝说她,无一被她一一拒绝。 拒绝了见面的请求,独自后度余生。直至1957年病逝,不知道的是,她始终还是爱他的,枕头低下的照片暴露了她对刘伯承的牵挂。 程宜芝的形象体现出了当时社会传统的女性形象,不怕困难打倒的坚韧的性格,也表现出了她精神上的清醒与尊严。
1955年,他授衔中将,不满大闹部长室,一时冲动,结果后悔一生“1956年9月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