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达成一致,把枪口对准中国?俄:动手时别心软,美国这几年一直喊着“美国优先”,

物规硬核 2025-07-21 17:55:41

多国达成一致,把枪口对准中国?俄:动手时别心软,美国这几年一直喊着“美国优先”,对中国各种打压,最近又对中国电动车、芯片、太阳能电池加征高关税,想逼中国企业退出美国市场,更搞笑的是,一些国家为了讨好美国,也跟着凑热闹: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搞“反补贴调查”,结果德国、法国车企急了,毕竟他们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真闹僵了损失更大。   英国跟着美国限制中国半导体,可问题是英国自己的芯片产业早就没落了,纯属“嘴硬跟风”。   菲律宾在南海搞小动作,明显是美国在背后撑腰,但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投资,简直是“又当又立”。   说白了,这些国家根本不是真心想对付中国,有的是被美国逼的,有的是想趁机捞点好处,还有的就是刷个存在感。   面对西方围堵,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在经济层面,中国掌握着稀土、光伏和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全球供应链优势,当美国加征关税时,中国可通过限制关键材料出口影响美国高科技产业,而欧盟发起调查时,中国车企迅速转向中东和拉美市场实现销量增长。 中国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应对美国孤立政策,同时在东南亚增加投资使菲律宾的挑衅难以获得支持,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华为Mate60使用自研芯片,C919客机实现商业运营,表明技术封锁无法阻挡中国发展。 当前西方对中国的遏制策略,本质上是自身实力衰退背景下的抱团施压,但全球产业链深度交融的现实中,中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美国企业界对"脱钩"的实际抵触显而易见,苹果依赖中国供应链维持产能,特斯拉的全球扩张依托上海工厂的产能支撑。 欧洲同样面临经济现实与政治口号的矛盾,德国汽车工业30%的销量来自中国,空客每三架客机就有一架销往亚洲市场,这使得政客的强硬表态难以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行动。 国际政治经济的动态变化呈现出对中国有利的趋势,美国大选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欧洲经济持续疲软对华需求上升,都意味着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外部压力最终将因自身矛盾而消退。 这场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美国发现“小弟们”阳奉阴违,欧盟抱怨“制裁害了自己”,而中国照样是全球经济的老大,毕竟,实力才是硬道理,搞小动作没用!

0 阅读:2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