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凌晨开火,上百架无人机突袭藏南,杀死一名中将、一名准将、一名上校共19人。 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独立派这个组织,从1979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以暴力手段推动阿萨姆邦脱离印度。总部设在阿萨姆邦与缅甸交界的边境地带,他们通过爆炸和伏击等方式,对印度政府和安全部队发动袭击,导致数千人死亡。印度政府早在1990年就把他们列为恐怖组织,美国也紧盯着不放。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0年代,这个组织搞了上千次袭击,炸死1.9万多人,仅2012年的一场暴乱就迫使印度政府出动1.6万军警镇压。印度跟他们的恩怨由来已久,早年派步兵进山围剿,结果常常中埋伏,损失惨重。 2004年,不丹军队突袭他们的老巢,端掉30个训练营,抓获四大头目,但没几年他们又卷土重来。最近几年,印度调整策略,开始用无人机和隔离区战术,花重金从以色列买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和苍鹭TP侦察无人机,从法国引进神经元电子战无人机,形成发现即摧毁的作战体系。2024年,光从以色列买31架苍鹭TP就砸了30.72亿美元,每架快1亿美元,印度媒体还吐槽这是天价摆设。但这次袭击证明了这些装备的价值。 组织内部有军事等级体系,自称中将的纳扬·梅迪,别名纳扬·阿索姆,是下级委员会主席,负责政治事务和策略规划,参与多项针对印度基础设施的破坏活动。自称准将的加内什·阿索姆,别名加内什·拉洪,主管作战训练和后勤,支持多次边境袭击。自称上校的普拉迪普·阿索姆,负责情报和招募,组织过针对军警的埋伏。这些人作为高层骨干,长期藏匿在缅甸营地,指挥分离行动。 2025年7月13日凌晨2点到4点,印度军队据称动用超过150架无人机,对藏南庞赛山口附近的缅甸萨加因地区营地发动突袭。袭击分三波,第一波约100架无人机饱和轰炸通信设施,摧毁无线电天线和卫星设备,切断联络。第二波50架针对指挥部,炸死纳扬·梅迪和其他领导。第三波精准摧毁地下武器库,引发连锁爆炸。整个过程使用卫星和电子侦察锁定目标,展示现代战争的精确性。袭击导致19名武装人员死亡,包括三名头目,另有19人受伤。印度军方否认参与,称无此类情报,但组织发布声明,指责印度跨境行动。 袭击后,该组织在白天为纳扬·梅迪举行葬礼,地点移到附近另一营地。过程中,又遭第二波打击,加内什·阿索姆和普拉迪普·阿索姆在回收遗体时丧生。组织发布多份声明,誓言报复,称印度使用以色列和法国无人机,覆盖从那加兰邦朗瓦到阿鲁纳恰尔邦庞赛山口的边境地带。印度军队和阿萨姆首席部长希曼塔·比斯瓦·萨尔马否认任何涉入,强调没有从阿萨姆境内发动攻击。缅甸方面未回应,但该地区正处于内战中,民族武装组织和军政府冲突不断,可能影响事件解读。 袭击针对的营地位于萨加因地区,靠近中国边境,该组织据称与缅甸少数民族武装有联系,还可能得到外部支持,虽然无实锤证据。印度近年来加强边境监控,部署红旗-9B防空导弹和激光反无人机系统,保持高度警惕。阿萨姆邦经济落后,人均GDP仅1800美元,失业率25%,中央政府拿走80%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当地基础设施薄弱,这加剧了分离情绪。印度东北部通过只有23公里宽的西里古里走廊连接本土,一旦出问题,整个地区成孤岛,补给线中断。 冲突影响能源开采,2025年边境紧张已推高印度能源进口成本12%。其他邦如那加兰和米佐拉姆的分离组织也在观望,此次打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印度媒体报道,这次行动堪称教科书级案例,但战略上是否根治问题值得商榷。靠高科技武器压制,只能治标,真正需要解决经济和民族矛盾。组织损失三名高层,营地被毁,武器库夷平,行动链条中断,但他们死灰复燃的历史让人警惕。 印度这次袭击虽战术成功,但暴露了东北部安全困境。阿萨姆邦贡献印度15%的石油和12%的天然气,冲突一起,开采运输受阻,国家经济失血。政治上,分离主义如火种,ULFA-I被重创,其他组织可能趁机闹事。藏南地区主权争议未解,印度在此增兵,试探中方反应。中国部署彩虹-7无人机巡逻,国防部表态保持警惕。 事件中,该组织声称袭击覆盖200多公里边境,涉及多波无人机和导弹,显示印度无人机作战能力的跃升。从以色列采购的哈洛普用于自杀攻击,法国神经元提供电子干扰,形成闭环体系。袭击前,组织通过缅甸渠道获取支持,储存武器准备行动。第一波切断信号,第二波斩首领导,第三波消灭补给。印度多次围剿失败后,转向无人机,2024年采购增强监控。此次针对缅甸营地,切断补给线。
印军凌晨开火,上百架无人机突袭藏南,杀死一名中将、一名准将、一名上校共19人。
文山聊武器
2025-07-21 19:25:5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