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脸吗?美媒突然将债务矛盾对准了中国,并公开放话,昭告全球:“如果中国不偿还100多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中国的钱。”言外之意,就是想赖账! 截至2023年底,中国持有约816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美国国债的主要海外持有国之一。美国国债是美国政府发行的主权债务,其偿还责任受国际法和美国国内法双重约束。 如果美国单方面违约,不仅会严重损害自身信用,还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要知道,美国国债是全球最重要的避险资产之一,一旦违约,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的融资能力都会遭受重创。 连美国财政部长耶伦都多次警告,债务违约将导致“经济和金融灾难”,可能削弱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媒拿国债当威胁,说白了就是在玩“同归于尽”的讹诈游戏,但这种威胁在现实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从国际法角度看,美媒的言论更是漏洞百出。主权债务的继承有明确的国际法原则,新政府只对符合国家利益、用于正当目的的债务负责。像清政府为镇压国内革命、北洋政府为维持军阀统治借的钱,明显属于“恶债”,新中国没有继承义务。 而且,美国自己在历史上也多次处理债务问题,比如19世纪拒绝偿还部分州债务,20世纪进行债务重组,但从来没把国债违约当儿戏。现在突然用100年前的旧账说事,本质上是想用政治手段歪曲法律原则,为自己的债务问题找替罪羊。 那么美国为啥要在这个时候炒作这事呢?背后有三个现实考量。其一,美国自身债务问题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截至2025年4月,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利息支出首次超过国防预算,成为联邦其三大开支项目。 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反复拉锯,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正在动摇。在这种情况下,炒作中国债务问题能转移国内矛盾,把民众注意力从政府的无能上引开。 其二,中美博弈进入关键阶段,美国试图通过舆论战在贸易、科技等领域施压。比如美国副总统万斯曾在法案中提及旧债问题,试图以此作为制裁中国的借口。 其三,美国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国际社会的反应,看看能不能在债务问题上找到同盟,为未来可能的债务重组铺路。但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让更多国家对美元资产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从现实影响看,美媒的言论可能带来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它可能干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虽然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一直保持稳定,但这种毫无根据的指责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制造市场恐慌。 不过,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外汇储备的雄厚实力是最好的“定心丸”,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仍达6883亿美元,双方经济相互依赖的现实不会因为几句言论就改变。 另一方面,这种言论可能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如果美国真的采取违约行动,不仅中国持有的美债会受影响,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都会受到冲击。 历史经验表明,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导致标普下调美债评级,当时全球股市市值蒸发了数万亿美元,失业率也一度攀升。这种教训足以让任何理性决策者望而却步。 更深层地看,美媒的言论暴露了美国在债务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美国一边要求其他国家按时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一边自己却在国债问题上搞政治化操作。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本质上是霸权思维的延续。 但时代变了,现在的国际社会已经不是19世纪的“强权即公理”时代,任何试图用历史旧账绑架现实利益的行为,都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唾弃。中国在国际债务问题上一直秉持负责任的态度,不仅积极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重组,还通过多边机制推动解决全球债务危机。 反观美国,却在债务问题上越陷越深,2024年国债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已达17.6%,预计到2034年将升至21.8%。这种“自己生病让别人吃药”的做法,最终只会损害自身的国际信誉。 最后得说清楚,中国不是吓大的。咱们尊重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但绝不吃威胁那一套。历史旧账该怎么算,国际法早有定论;美国欠的债该怎么还,市场和法律自有公断。 美媒与其在历史垃圾堆里翻找“武器”,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解决国内高达36万亿美元的债务窟窿。毕竟,靠舆论抹黑和政治操弄解决不了经济问题,真正的出路在于正视现实、改革自身。如果美国继续在债务问题上玩火,最终烧伤的只能是自己。
反转了!我们重新缩小了和美国GDP的差距,2020年中国GDP占美超70%达高峰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