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媒7月19日披露,韩国最大在野党领袖李在明或出于对韩美同盟考量,放弃出席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最新消息显示,韩方已敲定由国会前议长朴炳锡担任特使团长带队访华。引人注目的是,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内两位知名"中国通"——韩中议员联盟会长金太年与资深议员朴钉,也将随团踏上北京之旅。
看似低调的行程安排,实则暗藏外交玄机。韩国选择以"特使"名义派出前议长级别官员,既在形式上体现对中韩关系的重视,又不至于过分张扬。这种小心思背后,折射出首尔在两大国夹缝中的微妙生存逻辑:既要做足对华"表面功夫",又要规避盟友质疑与国内政治压力。
韩国在中美间的摇摆姿态绝非偶然。表面是朝野各派对华路线的分歧,根源却是韩美军事同盟的刚性约束。尽管韩国政商界不乏呼吁深化对华合作的声音,一旦触及美国战略利益的敏感议题——从导弹部署到技术封锁——首尔的选择空间便急剧收缩。正如知情人士所言:"韩国手中的外交绳索,始终系着华盛顿的隐形镣铐。"
美国对韩中互动的警觉从未放松。回顾近年轨迹可见:2017年"萨德"风波曾使中韩关系跌入冰点,此后双方虽通过经贸合作、人文交流逐步修复裂痕,但华盛顿始终以战略雷达监控着每个"回暖信号"。此次韩国特使团访华前,美方早已通过多轮外交渠道表达"关切"。
北京与首尔的每一次接触,都像行走在精密的外交平衡木上。当前局势如同复制历史脚本:当韩国尝试在改善对华关系与维系对美合作间找平衡时,结果往往陷入如履薄冰的困境。青瓦台的政策工具箱里,看似选择众多,实则真正能自主落子的空间极为有限。
▲ 韩国国会外事委员会最新调查显示,68%议员认为"对美关系应优先于对华合作" ▲ 朴炳锡曾三度访华,被韩媒誉为"知华派元老",其出山暗示温和路线仍占上风 ▲ 观察家指出:中韩经贸额去年逆势增长12%,但半导体领域对美依赖度超83%
这场表面平静的外交出访,注定成为检验中韩关系韧性的新试纸。当特使团踏上北京红毯之时,首尔的外交天平已在太平洋两岸的巨大压力下微微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