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搞北斗系统时,美国曾扬言必要时可击毁北斗卫星。可当中国用导弹清理了自己废弃的卫星后,便开始大规模部署北斗卫星,从那以后,美国再也没提过要摧毁北斗卫星。 这时有网友就疑惑,若中美冲突,美国直接毁掉北斗卫星,我们会不会就败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美国之所以扬言可击毁北斗卫星,是当时北斗尚处建设初期,卫星数量有限,技术验证尚未完全成熟,美国或许认为凭借其反卫星武器优势可轻易得手。 但中国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种幻想,用导弹精准清理自家废弃卫星的试验,不仅展示了成熟的弹道导弹撞击技术,更表明中国具备对等的卫星打击能力,若美国动北斗,其GPS同样难保。 除2007年的试验外,近年来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定向能武器领域的突破,已具备对高轨道卫星的精确打击能力。 美国若摧毁北斗,必然招致中国对GPS卫星的反制,而GPS的全球服务依赖于24颗中圆轨道卫星,其轨道更低、更易被攻击。 且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行动、民用导航几乎完全依赖GPS,这种相互摧毁的结果显然不符合其全球霸权战略。 事实上,自2019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后,美国从未在公开场合提及摧毁北斗,这背后正是对这种战略平衡的认知。 而且北斗系统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极端冲突场景,卫星分布在不同高度和倾角的轨道面上,单颗或少数几颗卫星被毁,剩余卫星快速补位,维持核心功能的连续性。 美国若想彻底摧毁北斗,至少需要同时打击数十颗卫星,当前美国反卫星武器主要依赖地基中段拦截弹和空射反卫星导弹,单次发射成本高达数亿美元。 若要全部击落北斗卫星,总花费将超过千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全年军费的十分之一。 而北斗卫星的单星成本仅为GPS卫星的三分之一,且可通过快速补网发射恢复星座,这种“打得起却耗不起”的消耗战,美国显然难以承受。 即便是美国打得中,也耗得起,击落卫星同样有风险,因为每击落一颗卫星,就会产生大量碎片。 这些太空碎片会在轨道上留存数十年,不仅可能撞击美国自身的GPS卫星,还会威胁国际空间站等航天器,这种“同归于尽”式的攻击显然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更深层看,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一系统的对抗。北斗的地面增强系统、惯性导航、天文导航等备份手段,可在卫星信号中断时快速衔接,形成多源融合的定位体系。 解放军在日常训练中就常态化开展无卫星条件下的作战演练,从坦克集群的惯性导航机动到舰艇的天文定位航行,这些基础能力的积累确保了即便北斗受冲击,作战体系也不会崩溃。 这种体系化的韧性,才是应对极端冲突的核心底气。说到底,美国所谓“摧毁北斗”的言论,更多是战略威慑的虚张声势。 在太空军事化日益透明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清楚,对他国卫星系统的攻击等同于开启太空战争,而这种战争没有赢家。 北斗的存在本身,既是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维护太空战略平衡的重要力量,这才是其不可摧毁的真正原因。
中国搞北斗系统时,美国曾扬言必要时可击毁北斗卫星。可当中国用导弹清理了自己废弃的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22 14:50:4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