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嘴欠的后果!”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

宋洁谈天说地 2025-07-22 18:54:36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还不去 死……实名制诅 咒你全家”。万万没想到,公司不但扣发她30%的绩效工资,还把她开除了,女子大怒,一纸诉状把公司告上法庭,索赔139881.61元,案子经过2审,法院最后的判决,让人出乎意料。

事情发生在2018年,北京一家公司当人力资源主管的徐女士,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因为一条朋友圈,丢了工作还输了官司。

徐女士在北京这家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已经很长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感到一种压抑感。

这种压抑不仅仅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还有办公室内的环境。

尤其是在中午和下午的工作时段,办公室里总是烟雾弥漫。

一开始,徐女士还尽量忍耐,可渐渐地,她开始发现,自己对这种环境的适应力变得越来越差。每当烟雾弥漫的空气扑面而来,她就感觉到喉咙干涩、头晕目眩,甚至有时胸口闷痛。

特别是在有些同事聚集聊天时,那股烟味似乎无处不在,甚至渗透进了她的衣物和发丝里,回到家后仍然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她知道,长期待在这种环境中,不仅身体不适,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她曾试图改变这种情况。最开始,她用一种较为委婉的方式尝试提醒几位抽烟的同事,建议大家尽量去阳台或者外面抽烟,不要在办公室里吸烟。可每当她提出这些建议时,得到的只是一些不以为意的笑声和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回应。

更让她感到沮丧的是,老板也带头抽烟,她也无奈的很。

在长期的压抑和与同事、上司沟通无果之后,徐女士的情绪终于爆发了。

她的身体和精神都已经承受到了极限,而一连串无奈的尝试并没有改变办公室的环境和同事们的行为。每天面对烟雾缭绕的办公室,长期积累的压力让她感到窒息。

她心里明白,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但内心的怒火依然在燃烧。

终于,在一个晚上,情绪失控的她决定通过微信朋友圈发泄内心的愤怒。

她没有屏蔽任何同事,甚至没有顾忌可能带来的后果,发出了一条几乎带有诅咒性质的动态。

她用几乎是愤怒到极点的词语写道:“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 .. 吗?怎么还不去死,我实名制诅咒你全家。”这一刻,徐女士感到一种短暂的释放和解脱,似乎将自己压抑已久的愤怒倾泻了出来。

可她没有意识到,这一时的痛快,背后将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这条动态在公司内部迅速传播,截图也被同事们转发到了老板的手上。

徐女士以为自己只是发泄情绪,谁料这条动态成了她职场生涯的转折点。

很快,老板召见了她。

公司扣除了徐女士30%的绩效工资作为惩罚,不到半个月后,她收到了一纸解聘通知,理由是“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这一纸解聘书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徐女士所有的预期。

徐女士并没有轻易认输。她决定采取法律途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赔偿她的损失,金额高达13万余元。

公司随后拿出了员工手册,明确列出了相关规定:任何辱骂领导、同事等行为均视为严重违纪,按照公司章程,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徐女士的行为显然触犯了这一条款。

尽管她觉得自己的言辞虽然过激,但出发点是因为长期处于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之下,想通过发泄情绪寻求改变,公司基于员工手册的明确规定,决定对她进行解聘。

一审法院在审理后驳回了徐女士的诉求,认为她的行为确实违反了公司章程,且公司有充分的规章制度支持其解雇决定。

徐女士对这个判决不甘心,认为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下做出的情绪化反应不应当被视为严重违纪,因此她决定提起上诉,希望通过二审改变结果。

二审法院在充分考虑了案件的所有细节后,依旧维持了一审判决,认为她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表达范围,且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有权依据内部规章制度作出决策。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

0 阅读:285
宋洁谈天说地

宋洁谈天说地

博主喜欢胡说几句,有兴趣的可以一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