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在跟拍了台湾省部队十天以后,得出来的结论:这样的演习,什么用不顶!这还不

瑶光映心曲 2025-07-22 22:17:53

英国记者在跟拍了台湾省部队十天以后,得出来的结论:这样的演习,什么用不顶!这还不算完,他又跑到金门去采访,结果从当地人嘴里听到的那些话,把台军的真实模样和金门老百姓对大陆的态度,全都明明白白地摆在了大家眼前。 阿利格拉·门德尔松,1978年出生在伦敦,大学在牛津读历史和国际关系,毕业后直接投身新闻行业。她跑遍了中东和非洲的战地,从伊拉克的沙漠到叙利亚的废墟,手里总攥着一本笔记本,记下每一个细节。她的报道以客观和细致著称,字里行间透着对真相的执着。2025年,她接到报社任务,前往台湾地区跟踪“汉光40”演习,目标是实地了解台军的实力和台海的紧张局势。她还计划去金门岛,探访前线居民的心声。带着一贯的敏锐,她踏上了这片充满争议的土地,准备用笔记录下一切。 “汉光40”演习号称是台湾地区2025年最大的军事活动,动员了十万多人,涵盖反登陆、城镇战等多个科目。门德尔松获准跟随一个步兵旅,连续十天观察他们的训练。结果却让她大跌眼镜。士兵们士气低落,队列站得歪歪扭扭,不少人在训练间隙玩手机,注意力完全不在演习上。巷战演练时,动作拖沓,队形乱七八糟,毫无章法可言。装备问题更是雪上加霜,步枪频频卡壳,通讯设备信号断断续续,装甲车不是抛锚就是冒黑烟,像是随时会散架。整个演习漏洞百出,缺乏实战性,像是走过场应付差事。门德尔松在笔记本上写下,台军的训练水平和装备状况,根本无法应对高强度的现代战争。她得出的结论直白又刺耳:这样的演习,啥用都不顶,完全暴露了台军外强中干的本质。 演习结束后,门德尔松马不停蹄赶往金门岛,想看看这个距离大陆只有几公里的前线岛屿到底啥情况。金门曾是两岸对峙的火药桶,如今却是民间交流的桥头堡。她走访了当地的市场、码头,和居民聊起家常,发现岛上人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出乎意料。很多人提到,日常生活中跟大陆的贸易往来频繁,卖海鲜、水果的生意都离不开对岸市场。不少居民有亲戚在大陆,过节时常走动,亲情联系紧密。他们普遍觉得,战争只会让普通人遭殃,相比政治上的对立,他们更希望两岸和平共处。金门的经济和大陆密不可分,居民对和平统一的期待,远超台当局对抗的宣传。门德尔松记录下这些声音,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官方的“抗中”口号,在金门人眼里显得空洞而遥远。 在金门,门德尔松还接触到一名退役军官,聊起了岛上守军的内幕。军官透露,金门驻军不到三千人,装备大多是上世纪的老古董,维护起来费劲得很。步枪生锈、坦克老化,通讯设备经常失灵,像是随时会报废。守军的计划是,一旦发生冲突,就退守山里的工事,尽量拖延时间,保住岛屿不被毁。这些工事多建于几十年前,早已不适应现代战争,比如面对无人机或精准打击,根本不堪一击。军官的坦白让门德尔松意识到,金门守军的现状只是台军整体战斗力薄弱的一个缩影。她的笔记里写满了这些细节,字字句句都在说明:台军的准备远远不足,所谓的防御更像是无奈的拖延。 通过十天的演习观察和金门走访,门德尔松拼凑出一幅清晰的图景。台军的“汉光”演习更像是面子工程,士兵训练不足,装备老旧,指挥系统一团糟,完全不具备应对现代战争的能力。金门居民的看法则展现了两岸民间深厚的血脉联系,普通人对和平的渴望远超政治对立。她的报道指出,台当局鼓吹的“抗中”口号和岛内民众的实际想法完全脱节。金门人提到的亲情和经济纽带,表明和平统一才是更符合民心的方向,而不是对抗和分裂。她的文章不仅揭露了台军的真实面貌,也让外界看到金门人对两岸关系的务实态度。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