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6年的一天,北京城的街上忽然冲出一匹受惊的马,路人慌作一团。这时,一个短衣汉子跑到马跟前,伸出手对着马前腿就是一拳。那马痛的嘶鸣一声,旋即摔倒在地。
“难道我朝就没有勇士可以打败俄国的大力士吗?”朝堂之上,面对满朝文武康熙爷问道。
原来是前不久,京城来了一伙俄国人,其中有两位大力士,号称沙俄第一勇士和第二勇士。他们手里还有沙皇写的文书,文书中称两位大力士是沙皇派往中国勇士,想挑战一些大清朝的勇士。
可是接连几位迎战者都被打败,这可愁坏了康熙爷,如果再没有御敌的高手将沙俄大力士打败,不但会让我大清颜面尽失,而且沙俄一定会认为大清好欺负,挑起边疆战事。所以就有了朝堂之上康熙爷询问朝臣的一幕。
此时肃亲王站出来说道:“臣保举一人。此人名叫丁发祥,自幼学习武艺,拳法和腿法都十分了得,可以让他一试。”
康熙闻言说道:“此人有何过人之处,年龄多大,肃亲王如何结识的此人?”
肃亲王回答道:“此人今年61岁,一年前,我府上的家丁骑马出去办事,谁知马儿受惊冲向人群,幸好人群中跳出一人,徒手一拳将马腿打折,这才没有造成大祸。毕竟马匹受损,家丁不敢擅自做主,于是将其带回王府听后我的发落。我听闻他竟能徒手制服马匹,知道此人不简单,便询问他的来历。得知他本是河北沧州人士,沧州尚武,所以从小他的父亲就教导他习武。加上丁发祥从小就痴迷于武术,不仅日夜苦练,还经常和一些武术高手探讨武术的奥义。近些年还不断寻访民间武术高手,切磋探讨。刚好游历至京城,碰到马匹受惊,为了不让马匹伤人,才出手制服马匹。”
康熙见朝堂之上除了肃亲王保举的丁发祥,再无其他人选,又听肃亲王描述了丁发祥的实力,于是同意暂且让他一试。
几日后,擂台之上,丁发祥一身精干短装。而俄国大力士裸露这上半身,展现出自己强壮的肌肉,时不时还抖动几下肌肉发出挑衅。
俄国大力士仗着膀大腰圆力大无穷,频频向丁发祥发起进攻,丁发祥则身法灵活动如脱兔,利用走位轻松避开俄国大力士的攻击。
数招过后,丁发祥暗中用劲,使了一招“叼腕”的功夫,反将俄国大力士的手腕扣住,随即一脚踢向俄国大力士,这一脚势大力沉,让俄国大力士连连后退了好几步。
丁发祥并没有给俄国大力士喘息的机会,紧接着一招“喜鹊登枝”,利用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将俄国大力士重重的摔到了台下,俄国大力士瞬间倒地不起。台下围观的人们见状,掌声和欢呼声四起。
一时之间,丁发祥打败俄国大力士的事迹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大大鼓舞了我们的士气。他的拳法也因此名声大噪,康熙爷闻讯后对丁发祥大为赞赏,问其拳法名称,丁发祥说叫:“巴子拳”。
康熙觉得这个名字俗气不好听,于是借中国太极八卦之名,给此拳法赐名为“八极拳”。
问起拳法特点,丁发祥说道:“八极拳”不同于其它拳法的刚柔并进,直接讲究拳法的刚猛和速度,通过近身靠打以及迅猛的风格将对手迅速击倒。当然在攻击的同时也非常注意防守,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的训练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个部位的应用,这就好比身体的每个部位其实都可以称为攻击敌方的武器,实际临敌之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地。”
康熙听了连连点头,并且希望能留丁发祥在朝廷为官。但丁发祥表示自己常年云游,不太适合做官,只是希望在王府中继续当一名护院,并且将自己的拳法发扬光大。
康熙觉得让更多的能学习到“八极拳”确实不错,就同意了丁发祥的请求,并且对他进行了资助。
因为有了皇帝的支持,加上丁发祥打败俄国大力士的威名远扬,前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1685年后,沙俄狼子野心暴露,南下侵略我国,康熙帝御驾亲征,军队中的很多人都学习过“八极拳”,后在雅克萨之战中大败沙俄军队,签订了著名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让沙俄多年不敢窥探我北方领土。
而丁发祥的“八极拳”则一直传承至今,还在2008年的时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现在很多武警的格斗术中也有一部分是借鉴“八极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