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F-35终于离开印度了,但这场“38天的尴尬”还远没结束。它暴露出的问题,不

养狗的一天 2025-07-23 12:06:41

英国F-35终于离开印度了,但这场“38天的尴尬”还远没结束。它暴露出的问题,不只是一次军事事故那么简单。 6月14日,英国一架F-35B战机执行从本土至澳大利亚的转场飞行任务时,在印度洋遭遇恶劣天气突发液压故障,燃油告急后被迫降落在印度特里凡得琅国际机场。 飞行员发出“7700”紧急代码后安全着陆,但随后的剧情却完全脱离了军事常识的轨道。英方立即拒绝了印度提出的将战机移入恒温机库避雨的建议,甚至对印方技术协助保持高度戒备。 最初三天,印方试图展现友好,不仅提供了看守人员,还多次强调机库的安全性。 但英方坚持“技术保密”原则,派出中央工业安全部队装甲车24小时警戒,飞行员与后勤人员轮班值守,严防任何非授权接近。 一边是印度被当成“盟友”,一边却被防得跟“间谍”一样,所谓印英战略伙伴关系,透进来的只有技术焦虑和信任破产。 直到6月25日,英国才承认问题出在液压系统。这架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机,最终竟败给了一个老掉牙的机械故障。 更尴尬的是,这并不是F-35第一次出问题。全球多国用户对这款战机的可靠性早有怨言。 尽管洛马公司宣称其具备先进作战能力,但多国军方报告均指出F-35系列存在持续性维护难题。这次事故不过是早晚的事,只不过它刚好发生在了最不该出问题的地方。 美国人当然不想多说什么,毕竟F-35是他们的“摇钱树”。但连带着英国也丢了脸。“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压根没有传统阻拦索,完全依赖F-35B的垂直起降能力。 结果一场故障,就让这架本应加入澳美“护身军刀”联合军演的战机滞留印度,导致航母战斗群在关键演习期失去核心空中战力。 这哪是展示实力,分明是在全球面前演示一场“战略自残”。 英国显然不愿意让印度人摸到哪怕一颗螺丝。哪怕是印方主动提出协助维修,也被礼貌而坚决地拒绝。理由仍然是“技术保密”。 但实情是,维修需要专用设备和英国本土技术团队,24名专家携检测仪器乘A400M运输机抵印,历经两周准备和三周作业才完成修复。 战机在机场曝晒近三周后,直至7月6日英方态度松动才移入机库,总滞留38天,简直成了“空军界的难民”。 7月22日,战机终于起飞,直赴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与航母会合。但这次飞行并没有带来太多荣耀。这不是一次胜利的巡航,而是一次仓促的补考。 英方低调得不能再低调,连媒体都几乎没提,只怕再被问起装甲车围守战机和僵持23天才允准入库的往事。 更令人玩味的是印度方面的态度。表面看是合作无间,实际上却暗藏火药味。印媒报道显示,印度军方人员通过合规距离“密切观察”战机结构,并对F-35的隐身涂层表现出技术兴趣。 社交媒体上更是热闹,有网民调侃:“不如用这架飞机换回大英博物馆的文物”。这句玩笑话背后,是对英国在技术输出上长期“只输不出”的不满情绪。 F-35B的这次滞留,也让许多国家重新审视所谓“技术盟友”的含金量。印度近年来被频繁拉入G7峰会、印太战略、五眼联盟边缘,但关键时刻,仍然被挡在技术核心之外。 就连一架战机进个库,都要被怀疑“偷看结构”,那所谓的“战略合作”到底算什么? 这场事故不只是印英之间的尴尬,也让其他F-35使用国心里打鼓。包括意大利、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航母,未来都将依赖F-35B的垂直降落系统。 如果它在恶劣天气下故障频发,整个航母作战体系都将面临瘫痪风险。更何况,该机型已被曝光存在数百项未解决缺陷,其中多项涉及关键系统。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次事故暴露的是西方军事同盟内部的裂缝。美国主导的装备体系,在输出先进武器的同时,也通过技术壁垒控制了维修权与升级链。 即便英国作为核心伙伴国,仍需千里迢迢自派团队;而印度这类“战略伙伴”,连基础协助资格都被剥夺。 这种技术层级分明的“盟友体系”,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技术主权才是真正的战略安全。 而英国,原本想通过“全球英国”战略重返亚太,展示航母战斗群的存在感,却没想到一次战机迫降就把战略雄心打得稀碎。 航母、战机、专家团队、外交协调,几乎调动了整个体系,才让一架飞机飞离印度,这场“战略演习”最终变成了“战略试炼”。 38天的滞留,不只是一串日历数字,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曾经日不落帝国的现实困境。F-35B飞走了,但留下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参考:英战机滞留印度超五周后离去——2025-07-23 09:42·环球时报

0 阅读:148

评论列表

美C

美C

2
2025-07-23 19:18

印度阿三没有见过隐身战机,突如其来的惊喜,让阿三满足自己早点获得隐身战机的美梦!

养狗的一天

养狗的一天

喜欢狗狗的请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