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巧囊后,我靠这2个方法走出焦虑!有用
饭饭懂营养
2025-07-23 15:00:37
「3年前确诊巧囊,我攥着B超单在医院有些恍惚,单侧巧囊最大6cm,建议尽快住院动手术。」
💔那天回家后,我像丢了魂。
.
直到医生说了句:“你现在的焦虑,比囊肿本身更伤身体。” 我才惊觉。
.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刚确诊巧囊很焦虑,相信这篇笔记,能给你带来启发。
.
我就是用了2个方法,3个月就把焦虑从“窒息感”降到“偶尔心慌”,现在甚至能笑着说:巧囊教会我最狠的事,是学会和自己和解。
.
1⃣信息断舍离:
以前我手机里关注了50多个科普号,每天刷到「巧囊=定时炸弹」「不手术活不过50岁」,越刷越慌。
.
后来我做了件「反人性」的事:取关所有“标题带感叹号”的账号。
.
现在我看了多篇论文,基本上大概说的是:「巧囊恶变率<1%,规范治疗可长期控制。」
.
我松了口气——原来我害怕的,是想象中的“最坏结果”。
.
2⃣正念练习:每天10分钟,和身体“说说话”
有段时间我总怀疑“肚子又疼了是不是复发”,半夜爬起来查资料,结果越查越疼。(后来才知道是「躯体焦虑」)。
.
医生建议我试试“身体扫描”:
👉 平躺在床上,闭着眼,从脚趾开始,慢慢「扫描」到头顶;
👉 感受每个部位的感受(比如“肚子有点胀,但没到疼的程度”);
👉 不评判、不抗拒,就像“旁观者”一样观察。
.
我现在每天睡前做5分钟,以前总觉得身体是「敌人」,现在已经和它是「盟友」了。
.
🙋最后想说的是,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
.
与其盯着「巧囊会不会复发」,不如想想「今天我能吃什么」「今晚几点睡」;
与其害怕「最坏的结果」,不如记录「今天的小进步」。
.
现在的我,依然会定期复查,依然会注意饮食,但我不再被焦虑绑架——因为我终于明白:巧囊只是我人生里的一个逗号,不是句号。
.
我是饭饭,一位坚持与巧囊抗战的营养师
想了解更多我与巧囊抗战的故事,来我的主页噢
.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