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语迟病症详解中药方集
小儿语迟,五迟之一,指小儿二三岁不能说简单的话,四五岁仍不能说话者。
《小儿药证直诀》:“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解颅语迟,齿生缓,行步多艰。”
小儿先天肾虚,心气不和,为形成语迟的主要原因。
但也有由后天脾胃亏损,津气不能上荣所致者。
目录
一、小儿肾气虚弱,语迟用方
二、小儿心气不足,语迟用方
三、小儿心肺俱虚,语迟用方
四、小儿数岁,语迟用方
一、小儿肾气虚弱,语迟用方
1.补肾地黄丸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主治:
1.《活幼心书》:小儿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囟大,头缝不合,体瘦语迟,行步多艰,齿生缓者。
2.《保命歌括》:痢后鹤膝风。
组成:干山药(去黑皮),山茱萸(酒浸润,蒸透去核,取皮为用),熟干地黄(酒洗,焙干)各五钱,鹿茸(蜜涂炒,酒亦好),川牛膝(酒洗,焙)各四钱,牡丹根皮(净洗),白茯苓(去皮)各三钱,泽泻(去粗皮)二钱。
用法:上锉、焙为末,炼蜜为丸,作麻仁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五丸至三十五丸,空心温盐汤送下,温酒亦佳。
2.调元散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别名:调元地黄汤(《幼科金针》卷上)。
主治:禀受元气不足,颅囟开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肿,致语迟行迟,手足如痫,神色昏慢,齿生迟者。
组成:干山药(去黑皮)五钱,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根),白术,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洗),当归(酒洗),黄耆(蜜水涂炙)各二钱半,川芎,甘草(炙)各三钱,石菖蒲二钱。
用法:上锉。每服二钱,以水一盏,生姜二片,大枣一个,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如婴孩幼嫩,与乳母同服。
二、小儿心气不足,语迟用方
1.芍药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别名:芍药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主治:小儿心气不足,舌本无力,令儿语迟。
组成:赤芍药一两,黄耆三分(锉),犀角屑半两,槟榔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菖蒲丸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五。
主治:小儿心气不足,不能言语。
组成:石菖蒲,赤茯苓各三钱,人参五钱,丹参二钱,天门冬(烘热,去心,焙),麦门冬(去心),远志肉(甘草制),甘草(炙)各一钱。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赤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灯心汤送下。
三、小儿心肺俱虚,语迟用方
1.远桔汤
来源:《诚书》卷十二。
主治:小儿心肺俱虚,语迟。
组成:远志(去心),石菖蒲,枣仁(炒),桔梗,荆芥,蝉蜕,贝母,玄参各一钱,甘草三分。
用法:加龙眼,水煎服。
四、小儿数岁语迟用方
1.菖蒲丹
来源:《幼幼新书》卷六引张涣方。
主治:数岁不能语。
组成:菖蒲(一寸九节者),远志(去心),桂心各一两,酸枣仁,黄耆,人参(去芦),黄连(去须)各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煎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2.菖蒲丸
来源:《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卷四。
主治:小儿受胎,其母卒有惊怖,邪气乘心,儿感受母气,心宫不守,舌本不通,四五岁长大而不能言。
组成:人参,石菖蒲,麦门冬(去心),远志(取肉,姜制炒),川芎,当归各二钱,滴乳香,朱砂各一钱(别研)。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粳米饮送下。
3.菖蒲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主治:小儿五六岁不语者,为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转不得。
组成:菖蒲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连半两(去须),丹参三分,麦门冬一两(去心,焙),天门冬一两(去心,焙),赤石脂三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研下,不拘时候。
4.菖蒲丸
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主治:心气不足,五六岁不能言。
组成:石菖蒲二钱,丹参二钱,人参(切去顶,焙)半两,赤石脂三钱,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或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温水送下,一日三四次,不拘时候。久服取效。
5.鸡头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主治:小儿诸病后,六七岁不能语。
组成:雄鸡头一枚(烧灰),鸣蝉三枚(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一两(锉,微炒),麦门冬一两(去心,焙),当归三分(锉,微炒),黄耆三分(锉),川芎三分,远志半两(去心),木通半两(锉),人参一两(去芦头)。
用法:上为粗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6.菖蒲参麦丸
来源:《幼科指掌》卷三。
主治:小儿语迟。
组成:人参三钱,石菖蒲,远志肉,麦冬(去心),当归各五钱,抚芎四钱,乳香(去油),辰砂各一钱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