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早有预料,美日达成协议,高层高兴不到3小时,噩耗传来。 7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嘚瑟,宣布跟日本谈成了个“史上最牛”的贸易协议。结果刚高兴了不到仨小时,日本那边就炸开锅了! 2025年7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美国刚刚与日本达成了一项‘巨大的’协议!” 协议核心内容赤裸直白:日本向美国支付15%对等关税,并承诺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而美国将“获得其中90%的利润”。 白宫椭圆办公室灯火通明,美方官员毫不掩饰胜利姿态,声称此举将“撬动未来五十年的天平”。 几乎同一时间,东京首相官邸同步释放乐观信号,将协议包装为“安全保障新纪元”的奠基石。 然而,就在协议签完不到3小时,爆炸的不仅是新闻,还是日本街头巷尾的不满。 日本共同社、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紧急发布的联合民调显示,高达78%的受访民众认为该协议“损害日本国家利益”。 社交媒体上,“屈辱协议”、“保卫日本产业”等标签瞬间冲上热搜。 民众尤其对汽车产业承受的15%关税,虽低于25%但仍是沉重负担,以及被迫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感到愤怒,担忧重蹈“广场协议”覆辙。 而更大的冲击直指首相石破茂。 协议签署后仅3小时,执政联盟内关键盟友公明党代表公开质疑协议“内容失衡”。 自民党内重要派系领袖暗示“首相需为后果负责”。 此前在7月上旬参议院选举中遭遇重挫的石破茂政权,瞬间被推向悬崖边缘。 日本政治评论家直言:“这份协议可能成为压垮石破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本最大的经济团体“经团连”虽在公开场合措辞谨慎,但私下向媒体透露了“沉重忧虑”。 丰田、本田等汽车巨头内部测算显示,15%关税将使其每年对美出口成本增加数十亿美元,远超之前预期。 更令他们窒息的是,协议中要求日本购买更多“美国车”的条款中,在一个以小型、节能车为主导的成熟市场,这被视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东京股市早盘受“协议达成”消息刺激的短暂上涨迅速被恐慌性抛售取代。 日经225指数在协议公布后3小时内由涨转跌,最终收盘重挫2.1%,汽车、机械板块领跌。 市场用脚投票,而这说明了大家都不看好日本的经济前景。 当美日因协议陷入内政外交的焦头烂额之时,中方的反应显得格外沉着。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仅以一句“中方注意到相关协议,将继续按照自身节奏推进对外开放与合作”带过。 中国在行动上,按计划推进与日本在绿色能源、老龄产业、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合作项目落地。 就在美日协议签署的次日,中日苏州高端制造与技术创新合作论坛如期举行,两国企业签署了多项技术合作协议。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中国自日本进口额环比增长稳定,并未出现协议可能引发的波动。 这侧面反映了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压舱石”作用的稳固,以及日本产业界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务实选择。 国际棋局上,真正的博弈者从不“半场开香槟”,而是算准对手的杀招,再静待回音。
中方早有预料,美日达成协议,高层高兴不到3小时,噩耗传来。 7月22日特朗普在社
静雅酒香醺月眠
2025-07-24 00:50:44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