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年(明永乐五年),朱棣的妻子刚过世,他就给28岁小姨子徐妙锦写信:嫁给我吧!徐妙锦回:我染了天花!朱棣欣喜若狂:那更得娶你!徐妙锦被感动,害羞地送了朱棣1个信物,谁料,朱棣看后,脸色顿时阴沉,眼角闪过一丝杀机。 明成祖朱棣的结发妻子、仁孝文皇后徐氏于永乐五年七月初四(1407年8月6日)病逝于南京宫中。徐皇后灵柩停于坤宁宫,按制举哀。丧期未过,朱棣出于对徐皇后的情感、需要维系与徐皇后家族(中山王徐达家族)的政治关系、以及稳定后宫的需求,决意册立徐皇后的亲妹、时年二十八岁待字闺中的徐妙锦为继后。 九月某日,朱棣亲自写下立后诏书: “敕谕魏国公女徐氏妙锦:中宫倾逝,朕心悲痛。然位不可久虚。尔乃皇后胞妹,贤德堪当。册尔为皇后,即日备装入宫,承奉宗庙。钦此。” 他命司礼监掌印太监马靖:“将此诏亲送魏国公府,面谕徐妙锦立即入宫承位。” 马靖携旨至魏国公府(时任左都督、世袭魏国公徐辉祖府邸)。府内气氛凝重。马靖当众宣诏。徐妙锦惊疑不定,依礼接旨。马靖走后,徐妙锦对贴身侍女明确表示:“宫闱凶险,姐姐(徐皇后)勤勉一生亦早逝。我宁死不入宫。”为免激怒皇帝,她决定以重病为由婉拒,提笔回奏: “臣女徐妙锦谨奏:蒙天恩浩荡,惶恐无措。然臣女不幸身染痘疮(天花恶疾),脓溃遍体,面目毁坏,秽气污浊。恐近君犯天颜,更惧毒气延染宫禁。乞陛下念臣女病废,收回成命,另择贤良主六宫。涕泣再拜。谨奏。” 她刻意强调“痘疮”(高传染性、高致死率的恶疾),希望能令朱棣放弃。 朱棣在乾清宫看到回奏,读到“痘疮”二字,立刻明悉这是托词。他冷笑着说:“天花?呵…好个理由!”侍臣也觉推诿,朱棣厉声道:“天子之意,岂容推却?莫说痘疮,便是死,她也得入宫!”他立刻写下第二道强令圣旨: “复敕徐妙锦:毋得推诿!痘疮知悉。三日内必当入宫!如敢违延,必究徐辉祖之罪!国法森严,勿悔!钦此!” 朱棣再派马靖:“火速再传,明白晓谕徐辉祖后果,三日期限不可违!” 马靖再赴魏国公府宣诏。徐家陷入巨大恐慌。魏国公徐辉祖既忧惧抗旨株连九族之祸,又深知朱棣手段强硬。他流涕恳求妹妹:“此圣旨!抗命是灭门大祸!你我皆死不足惜,难道要让徐氏满门替死?快随旨入宫吧!”徐妙锦面白如纸,心意却无比坚决:“大哥不必劝。我宁全族共死,绝不为后!” 限期届满之日(永乐五年十月某日),徐府呈送一个密封紫檀盒入宫。朱棣于乾清宫处理政务,以为徐妙锦屈服送来物品,命近侍太监(如王彦)启封。 盒子打开,太监瞬间面无人色: 一束乌黑、齐根剪断的女子长发,刺目地盘放在盒中。 发下压着的,正是朱棣第二道强硬催逼入宫的明黄圣旨原件!然而这道圣旨已遭焚烧——大片焦黑卷曲,边缘火燎痕迹明显,并有多处被烧穿的窟窿!焦糊气味弥漫。 无任何书信。 朱棣目光由期盼转为错愕,随即化作铁青阴沉,眼中寒光毕露,杀气隐现。他猛地一掌拍落御案!“砰!”紫檀木盒被狂怒扫落,轰然碎裂!断发如死蛇散开,烧焦的圣旨残片飘落于冰冷金砖之上。 殿内宫人太监尽皆匍匐,抖如筛糠。“反了!徐家竟敢焚毁圣旨!”朱棣咆哮如雷,“徐辉祖!尔等找死!朕要……” “陛下息怒!开恩啊——!”徐皇后生前心腹老嬷嬷(如王氏)不顾一切扑跪殿门,额头磕破流血,嘶声哭喊:“奴婢万死惊驾!求陛下看在尸骨未寒的仁孝皇后娘娘面上!娘娘一生辅佐陛下,劳苦功高……三小姐愚顽抗旨,罪当万死……但她是娘娘自幼抚养,情同骨肉……求陛下念娘娘情面,念娘娘辛劳……饶了三小姐性命!给徐家、给娘娘留份体面啊!奴婢磕头求恩了!……” “皇后(娘娘)”二字如重锤击中朱棣。徐皇后临终病容及嘱托浮现眼前。滔天杀意被强行摁下,憋屈怒火却在胸腔翻腾,使他喉头发甜。“滚!!!”他最终只发出一声暴怒的嘶吼。 宫人架起老嬷嬷退出。空寂大殿中,朱棣瞪着地上散乱的断发与焚毁的圣旨碎片。徐妙锦用断发毁形(女子决绝之举)、犯下焚毁圣旨(十恶大罪)的方式,表明了比死亡更彻底的拒绝。这是对皇权的极端藐视与羞辱。 数日后,一道冰冷的严旨颁下: “敕曰:徐氏妙锦骄纵抗命,断发焚诏,自甘绝弃尘世。念及先皇后,特加宽宥:褫夺所有服饰,敕封‘静慈仙师’。即刻于西郊建‘静慈庵’。命徐妙锦即日入庵,落发(剃度)为尼!终生禁闭庵中,非奉特旨,永不得出庵门一步!严禁任何人私谒!严加看管!钦此!” 西郊静慈庵速成。徐妙锦被迫换上粗布灰衣,在家人绝望的注视下,独自步入了阴冷的庵门。沉重木门随之关闭落锁,隔绝内外。庭院狭窄,唯见高墙切割的天空。以断发焚诏为代价,她为自己争取了一座无自由的名誉牢笼——皇帝钦命的皇家静修禁所(实为终身监禁)。此后余生,她便在此伴着青灯古佛。历史记载,即便朱棣假意赐予华美法衣,亦遭其坚拒不受。
唐敬宗夜晚打猎回宫,与宦官酒过三巡后,进内室准备更衣。突然,蜡烛被人吹灭了,随后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