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4年(雍正二年)春夜,46岁的雍正帝于乾清宫批阅奏章后,按例需择嫔妃侍寝。

侃天侃地也侃过去 2025-07-02 10:35:50

1724年(雍正二年)春夜,46岁的雍正帝于乾清宫批阅奏章后,按例需择嫔妃侍寝。太监捧呈绿头牌,其目光略过,径直选定48岁的齐妃李氏。值此当口,一近侍太监忽低声进言:“启禀皇上,新选入宫的舒舒觉罗氏年方二十五。”话音未落,雍正骤然蹙眉,将手中牙牌掷于案上,沉声道:“不必更易,就召齐妃。” 齐妃李氏生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出身汉军正蓝旗。其父李文燮曾任知府,官阶虽不甚显赫,然属地方要员。李氏幼承庭训,略通文墨,秉性端淑。康熙三十年(1691年)前后,时年十五岁的李氏经内务府选秀,拨入时为皇四子的雍亲王胤禛府邸,初为格格,后因德容出众晋侧福晋。时胤禛尚未承大统,府中事务多赖内眷协理。 李氏在潜邸期间以性情温婉得体行事,渐得胤禛信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诞怀恪公主(后下嫁纳喇星德),三十六年(1697年)生皇次子弘昐(早殇),三十九年(1700年)生皇三子弘昀(四岁殇),四十三年(1704年)生皇四子弘时。虽连遭丧子之痛,然李氏始终尽心抚育子女,尤重弘时课业教养。胤禛理政之暇,常至其居所叙话,主仆情谊经年累月渐深。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新帝正式册封后宫。李氏循制获封齐妃,位次仅居孝敬宪皇后、年贵妃及熹妃之后,独居东六宫之长春宫,仪仗、用度俱按妃位供给。时李氏已近天命之年,然因潜邸旧谊,尚得皇帝眷顾。 雍正二年(1724年)侍寝事,实为齐妃地位特殊之印证。其时清宫选秀新纳八旗闺秀,舒舒觉罗氏乃正黄旗满洲秀女,正值韶华。然雍正闻内侍进言竟生愠色,断然维系原选。此事旋传内廷,宫人皆谓齐妃圣眷尤在。当夜召幸,非仅男女之私,实含三十年风雨相伴之谊。雍正初登大宝,朝务繁剧,后宫得此故人相伴,确可稍纾宵旰之忧。 然此光景未久。齐妃所抚独子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因结交廉亲王胤禩等政敌,妄议储位。雍正震怒,颁诏:“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廷”,诏令削宗籍,除玉牒,交与皇十二子胤祹严加管束。同年八月初六日,弘时于禁锢中薨逝,年仅二十四岁。此变对齐妃摧折至深——依《清实录》所载,雍正自此再未临幸长春宫。 弘时死后,齐妃虽仍保名位,然处境日艰。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册封谦嫔刘氏为妃之上谕,更将其排于末位。长春宫门庭冷落,妃唯依制赴节庆典礼,素服寡言。有内务府档案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齐妃领缎疋二十匹,较年轻妃嫔减三成,仅高于贵人定例。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帝崩,宝亲王弘历继位。依祖制,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尊封先帝遗妃,齐妃获"皇考妃"礼遇,移居寿康宫太妃区,然其身心俱疲。据《国朝宫史》载,太妃用度岁支银五百两,然多封存未动。妃深居简出,终岁不御钗环。 乾隆四年(1739年)四月十二日,齐妃薨逝,享年六十有四。内务府循妃礼治丧,梓宫暂安田村殡宫。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十六日,葬入清西陵泰陵妃园寝东侧第二排居中之墓穴。其地宫规制从简,仅设石门一道,宝床上置棺椁,无甚殉器,墓碣但题"齐妃园寝",不复赘言。自康熙朝入侍潜邸,历半世纪宫廷浮沉,终归于昌瑞山麓的肃寂坟茔。

0 阅读:217
侃天侃地也侃过去

侃天侃地也侃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