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除夕夜,特务将杨虎城的妻子谢葆真捆绑住,随后将粗大的针头狠狠地插进她的

趣叭叭呀 2025-07-24 14:58:00

1947年除夕夜,特务将杨虎城的妻子谢葆真捆绑住,随后将粗大的针头狠狠地插进她的大腿,谢葆真发出了凄惨的叫声,眼球也鼓了出来,挣扎了不到10秒钟,谢葆真停止了呼吸……

1947年2月的重庆渣滓洞监狱阴气森森。

杨虎城正躺在草席上,忽然听到走廊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隔着铁栏杆,他看到几个特务架着妻子谢葆真往外拖。

谢葆真不断咳嗽着,特务大声嚷嚷:"她得肺痨了,带去治病!"

这话像冰锥扎进杨虎城心里。

十二年前在南昌,蒋介石就是用"请你去南京议事"的幌子扣押了他。

看着妻子挣扎的背影,杨虎城拳头攥得指甲嵌进肉里。

三天后,特务们抬回来一具冰冷的遗体。

谢葆真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旗袍,嘴角还带着血痕。

这位西安事变的关键人物,终究没能熬到胜利那天,年仅三十四岁就含恨离世。

谢葆真1905年出生在西安的穷苦人家。

父亲拉黄包车,母亲给人洗衣缝补,她却硬是靠借光苦读考进了女子师范。

1924年寒冬,十九岁的谢葆真举着"打倒列强"的标语走在西安街头,齐耳短发在风里翻飞,嗓音清亮:"陕西女子不是裹脚布裹着的废物!"

这一幕让守城将领杨虎城记住了这个眼神坚毅的姑娘。

当时西安城被军阀围困八个月,城里饿到"易子而食"的绝境。

谢葆真带着同学把学校存粮全送给守军,又在城墙根下教士兵唱《国际歌》。

有回炮弹在附近炸开,她从瓦砾堆爬出来拍拍灰,接着指挥唱歌的劲头,深深烙在了杨虎城心上。

1927年春,已成为共产党员的谢葆真接到任务:进入杨虎城部队当宣传干事。

在视女子为累赘的旧军队里,她成了西北军第一个女兵。

行军中她教文盲士兵认字,战斗间隙排演活报剧。

有次部队被困山谷,她冒死穿越火线送文件,回来时草鞋里全是血泡。

杨虎城在日记里写:"葆真非寻常女子,志坚如金石。"

婚礼简朴得不像将军娶亲,杨虎城把自己的战马送给新娘当彩礼。

新婚才三天,谢葆真就随丈夫流亡日本。

在东京两年,她白天学日语,夜里帮丈夫译国内密电。

1931年九一八事变消息传来,她连夜带着三个孩子回国,在上海码头对迎接的人说:"东北都丢了,咱们有什么脸待在外国!"

1937年6月,南京中山陵柏树下站着最后团聚的一家人。

被迫出国"考察"的杨虎城正要登车,谢葆真突然把襁褓中的女儿塞进丈夫怀里:"带着拯国,让她看着你哪天回来打日本!"

这个决断竟意外救了孩子。

两年后在贵阳监狱,正是这个"洋娃娃"让刽子手犹豫了片刻。

在湖南益阳监狱,谢葆真用发簪在墙上刻下"抗日救国"。

特务撕毁她的申诉信,她就咬破手指用血写。

狱卒克扣伙食,她带着女囚绝食抗议。

听说皖南事变,她指着看守鼻子骂了七天七夜直到失声。

有次特务端来掺沙子的牢饭,她直接扣在对方脸上:"给日本人当狗的贱骨头!"

1947年2月8日清晨,谢葆真似有预感。

她把缝在棉袄里的血书塞给儿子,又将女儿的小手放在杨虎城掌心。

当特务破门而入时,她突然挣脱钳制,朝丈夫嘶喊:"虎城!记住咱为啥坐牢!"

这句带着秦腔的呐喊,成了杨虎城余生最清晰的记忆。

谢葆真牺牲后,杨虎城把骨灰坛藏在床板下。

在重庆松林坡的最后两年,他每天清晨都对着坛子念叨西安的天气、孩子的功课。

1949年9月6日,当特务的匕首刺进胸膛时,这个七岁从军的老兵最后喊的还是:"葆真......"

1950年2月7日,西安少陵原的黄土坡上新立了块石碑。

彭德怀提笔写下"杨虎城谢葆真夫妇之墓"。

当年西安事变的参与者们站在坟前,看着两个名字终于并肩刻在一起。

阳光透过松枝照在墓碑上,旁边挂着谢葆真学生时代的照片。

照片里的姑娘高举拳头,仿佛仍在喊着她二十岁那年的誓言:"给中国人争口气!"

0 阅读:328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