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俄罗斯在苏梅、库皮扬斯克等关键战线上集结了约11万名精锐部队,其中包括声名显赫的155海军步兵旅和83空降旅等王牌部队,正式拉开了决定性战役的序幕。这些部队配备精良,士气高昂,展现出强烈的攻势准备。
7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视频发表讲话,宣布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已向俄罗斯方面提出“下周举行新一轮谈判”的建议。显然,他已经看清这场战争难以获得胜利,期待通过对话寻求解决的可能。
从兵力角度来看,乌克兰军队的累计伤亡已经超过40万人,其中约有23万人永久失去战斗能力。为了弥补日益严重的人力短缺,乌克兰政府计划将征兵年龄从25岁降低至18岁,但民众日渐强烈的厌战情绪导致征兵效率不高。经济方面,2024年乌克兰国家预算赤字高达386亿美元,债务占GDP的比例飙升至84.4%。如果没有西方持续的资金支持,乌克兰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可能面临债务违约的巨大风险。
在战场态势上,俄罗斯军队依靠朝鲜提供的1200万发炮弹,弹药量达到2023年全年消耗的1.5倍。同时,约有3万名朝鲜特种部队待命配合,使俄军在苏梅、库皮扬斯克等前线兵力高达11万,形成对乌军2至4倍的兵力优势。俄军的“炮弹海战术”已由单纯的火力覆盖升级为有组织的系统性歼灭行动。
7月18日至19日,俄军单日无人机投放量达到峰值355架,其中单价约2万美元的“见证者-136”无人机占比超过90%。乌克兰军队必须动用单价约400万美元的爱国者防空导弹进行拦截,双方成本效益比约为1:200,形势极为严峻。同日,俄军逼近乌克兰第二大煤矿——克拉斯诺利曼斯卡娅的核心设施仅剩1公里。同时,乌军一架F-16战机在成功击落7架无人机后坠毁,成为战争中损失的第三架该型号战机。
除了俄罗斯兵力的大幅增加,西方援助的大幅减少进一步加速了乌克兰的崩溃。虽然特朗普恢复了对乌军的部分援助,但明确要求欧洲国家承担相关费用。德国以“本国仅剩6套爱国者系统”为由拒绝增加援助。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承诺的1700亿美元援助中,实际到位的仅有750亿美元,剩余款项的审计报告至今未对外公布。军援效率同样令人担忧:北约承诺提供的F-16战机因培训周期拖延,未能形成有效战力;德国虽然取消了对乌克兰武器射程的限制,默认其可攻击俄罗斯本土,但7月18日俄军仍成功摧毁乌克兰西部利沃夫的一个军火库,暴露出防御的巨大漏洞。
此次谈判提议本质上是乌克兰的“止损计划”。俄军近期在乌克兰西部发起猛烈攻势,重点打击交通枢纽,试图切断利沃夫至基辅的铁路运输线路。如果该线路被完全瘫痪,西方军援将无法顺利输送至前线。在政治层面,特朗普曾提出要求乌克兰“默认俄占乌东四州独立”,以换取停火,但这一方案被乌克兰总统顾问利特温称为“注定失败但别无选择”。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美欧方面正密谋让乌克兰割让约20%的领土,以换取剩余部分“名义上加入北约”的可能。
俄乌双方谈判前景仍然被深刻的核心矛盾所掣肘。俄罗斯坚持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的归属,并纳入“去军事化”条款。乌克兰方面则表面坚称“俄军必须完全撤出”,但私下讨论通过“割地换安全保障”的方案,甚至寻求中国斡旋以对冲美国的压力。与此同时,西方“以拖促变”的策略陷入两难:英国下调俄罗斯原油价格上限至每桶47.6美元,意图削弱俄能源收入,但俄罗斯依靠庞大的“影子船队”持续出口,2025年上半年油气收入反而同比增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