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炮兵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先进的自行火炮,远程火箭炮,但66式仍然还是中国炮兵舍不得放弃的“火炮之神”!
相较于PLZ-05、PHL-191这些新型重炮,66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无比低廉的价格,这一点从其无比简单粗暴的外观就能看的出来。 说它便宜,可不是随口瞎掰。PLZ-05自行火炮光一个底盘就抵得上66式整门炮的十几倍价钱,更别说上面的数字化火控系统、自动装填机这些“奢侈品”。 有炮兵部队的老兵算过一笔账:一门66式从出厂到全寿命周期的维护费用,加起来还不够买PHL-191火箭炮的一发制导火箭弹。 这种低成本优势,在大规模演习或者边境防御时特别管用——比如在西藏高原的某些哨所,冬天大雪封山,重型装备开不上去,66式拆开了用骡马就能驮到阵地,组装起来就能打。 实战里的表现更能说明问题。在2020年的边境冲突中,66式就跟着部队上了高原,当时对面的印度炮兵用的是瑞典FH-77B,看着比66式洋气。 可真到了海拔5000米的地方,FH-77B的液压系统频繁漏油,打三发就得歇口气,66式靠手摇瞄准、人工装填,反而能保持每分钟8发的射速,硬生生把对方的火力压制下去。 训练成本也是个大头。新兵学66式,半个月就能上手操作,从瞄准到装填再到收炮,三个兵配合着就能玩得转。 可学PLZ-05,光火控计算机的操作手册就有砖头厚,还得懂液压、电机这些技术活,没三个月摸不透脾气。 弹药方面更没可比性。66式用的122毫米杀爆弹,一发成本不到万元,而且库存足,上世纪生产的炮弹现在还堆在弹药库里,打出去不心疼。 而PLZ-05用的底排增程弹,一发就得十几万,要是带制导的,百八十万都打不住。 真到了需要火力覆盖的时候,比如在开阔地带拦击装甲集群,66式一顿齐射下去,用数量堆出火力密度,性价比比精确制导炮弹高多了。 不仅如此,这老炮还特别适合“魔改”。这几年部队给不少66式加装了数字化瞄准镜、卫星定位终端,甚至还有部队试着把无人机校射系统跟它连起来,原本靠人工计算弹道的老古董,摇身一变成了“半智能”火炮,精度提上去了,成本没增加多少。 看看国际上的例子,俄罗斯到现在还在用D-30的改进型,印度、越南这些国家也有不少,甚至乌克兰战场上,双方都把这种老炮拉出来当主力,就是因为它皮实、省钱、够用。 解放军的66式经过这么多年改进,性能比原版还好,自然舍不得扔。 再说了,现代战争又不是全靠高科技堆出来的,有时候需要的就是这种能随时随地架起来就打的“保底装备”,万一哪天遇上断网、电子干扰,PLZ-05的数字化系统歇菜了,66式靠人工照样能打,这种可靠性,比什么都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