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预测中美冲突:一旦爆发,美国称中国不能攻打美本土。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重要经济和贸易中心,早在几年之前就察觉到中美关系的潜在危险,并一再发出警告。 新加坡领导人认为,中美之间的冲突一旦爆发,全球经济将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2025年,如果两国的冲突再度升级,全球GDP可能会损失10%以上,亚洲的经济可能会陷入瘫痪。 2018年,特朗普政府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公平,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则迅速反击,美国的农产品等出口受到了限制,全球供应链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税战并没有平息,反而越来越激烈,直接涉及到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等核心问题。中美的贸易冲突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推动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紧张,其中新加坡甚至大幅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 除了贸易战,科技领域的对抗也在加剧。从2020年开始,美国将中国的华为等高科技公司列入黑名单,限制其获取高端技术和芯片。 中国在压力下加速发展自己的技术,推出了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等自主品牌,力图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然而,科技战并未停止,双方的竞争依然在加剧。 与此同时,台海和南海的军事对峙也在升温。美国的对台军售不断增加,而中国则通过大规模军事演习进行回应。两国的军舰频繁在南海和台海区域对峙,虽然迄今没有发生直接冲突,但明显的紧张局势已成常态。 尽管冲突不断升级,但一个重要的共同点依然存在,那就是双方都明确表示,不会让战火蔓延到本土。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本土安全始终是其战略的核心。 即使预测到2025年可能爆发冲突,美国的目标也只是将战场控制在印太地区,而不是攻击中国本土。美国的战略重心是确保中国的“区域拒止”能力,而不是直接侵略中国。 中国的战略同样强调“区域拒止”,而非“远程攻击”。特别是东风系列导弹和先进战机,主要目标是防止外部干预台海、南海等地区事务。 我国并不打算主动攻击美国本土,尤其考虑到核战争的风险,一旦发生冲突,后果将是无法承受的。因此,中国的军事策略主要集中在自家门口,避免与美国发生大规模的直接对抗。 这种相互的默契,实际上源于双方对核威慑的深刻理解。两国都清楚,如果冲突蔓延到本土,核战争的威胁将急剧升高,任何一方都没有能力承受这样的灾难。 正如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所说,大国博弈有几条潜规则,其中包括“不要让战争蔓延到本土,避免直接杀对方军人,不动用核武器”。 这三条规则背后的核心,是尽可能避免局势失控,因为一旦失控,后果将无法挽回。 除了核威慑,双方深刻的经济依赖也是双方避免全面战争的另一原因。美国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来遏制通胀,而中国则离不开美国市场和技术。 中美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使得任何一方在考虑全面战争时,都会评估经济崩溃的风险。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使得全面冲突变得更加不可行。 然而,这种“底线式冲突”依然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震荡。新加坡领导层多次警告,中美冲突可能带来的影响远超俄乌战争。 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指出,如果中美开战,全球经济将遭遇严重打击,特别是亚洲经济可能会因此完全崩溃。 总的来说,中美关系虽然充满冲突和紧张,但双方依然通过共同的“红线”和深刻的经济联系,保持了一种脆弱的平衡。 虽然局部冲突的风险始终存在,但一场全面的战争,尤其是波及本土的冲突,因其巨大代价而可能性较低。未来,中美能否继续在摩擦中保持理性,并避免冲突升级,将直接影响全球局势的发展。
中国必定有一战?4大因素决定中美无法谈拢,崔天凯一语道破现实。前驻美大使崔天
【51评论】【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