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柬埔寨突然开打,第一枪已经打响,又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枪声还是响了。 7月24日,泰军在素林府与柬埔寨接壤地带开火,F-16升空,越境空袭柬军阵地。地点是争议多年的达蒙通寺附近,过去十几年里,这里已经数次成为焦点。但这一次的火药味,与以往不同。 从官方口径看,两国对开火谁先动手各执一词。泰方称发现柬军士兵接近边境哨所,喊话无效后对方先开火,柬方则说是泰国主动挑衅。但细节其实已不重要,这不是突发事件,而是政治博弈的延迟爆发。 枪声之前,政局早已翻盘 这次边境冲突,时间点并不巧合。几天前,洪森突然公布了一段私人通话录音。对话对象是泰国前总理佩通坦——他信的女儿,刚上台几个月的文官政府代表。通话里,佩通坦试图以“私交”劝洪森降温边境态势,但话说得太满,称“第二军区司令是政府的敌人”,被洪森一刀捅出。 这一刀不光刺破了文官政府的遮羞布,也让泰国军方立刻有了“正当性”。泰国宪法法院迅速暂停佩通坦的总理职务,为泰党连带失势,执政联盟岌岌可危。与此同时,第二军区直接控制边境,逐步调动军队、关闭口岸、驱逐柬方外交官。这一系列动作,节奏上没有丝毫犹豫。 而洪森的动机同样不复杂。 自他将权力交棒给洪玛奈之后,柬国内对继承政权的不满一直存在。尤其是洪玛奈推动恢复《兵役法》,18到30岁的年轻男性被强制服役两年,引发社交媒体上的大面积反弹。要平息情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造一个外部矛盾。 洪森放出了“民族牌” 于是我们看到一整套精心编排的节奏: 通话录音曝光,泰方尴尬;泰国政坛动荡,洪森立场强硬;洪玛奈宣布全面备战,军队调动边境;然后,枪响。 这不是边境小摩擦,而是一次公开叫板。 洪森这一步不是激进,是老辣。打不打得赢是其次,重要的是打得“名正言顺”。他不需要一场战争,只需要一个被“欺负”的姿态——民族主义情绪一旦升温,兵役争议立刻被稀释,舆论焦点从“民怨”转向“护国”。政权的合法性和控制力反而因此得以再度巩固。 泰国军方为何敢打 另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是:这次主动出手的是泰国。 泰军F-16越境打击,不是空中威慑,是实打实的对地攻击,目标是柬方军区支援阵地。这说明泰国军方已经不打算“装”,直接摆出了攻势姿态。而文官政府此时失势,军方基本没有任何政治顾虑,打下去的决定权已经不在总理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军区在泰军体系中属于“边疆部队”,历来独立性强、火力完整。过去文官政府想压它,现在没了筹码。在军方看来,边境有火力摩擦正好——可以转移内部注意力,进一步压制文官势力的舆论空间。 而从民意角度讲,洪森“背刺”佩通坦,本身就被视为一种羞辱。开一枪,是军方向公众交代的一种“姿态”,不是战术,而是政治。 双方其实都不想打赢,只想“打到点上” 从军事平衡上看,泰国无疑强于柬埔寨,GDP是其12倍、军费是10倍,装备代差两代以上。但这场冲突的意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比谁能赢,而是谁敢动。 对泰方,开火的意义在于巩固政局;对柬方,回击的意义在于稳住民心。没人打算真打全面战争,只要不误炸民房,不误判航线,这场冲突可以持续燃烧一段时间,直到达成各自目的。 而冲突背后,更大的动作是外交投石问路。 柬方近年在大国之间频频试探。一边继续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尤其在西哈努克港和高龙岛军港项目上;一边又在对美靠近,推动农产品关税豁免、扩大对美出口市场。这次冲突某种程度上,也像是洪森父子对外释放的“信号弹”——看谁表态,看谁沉默,看谁主动靠近。 全面战争不会来,短期平静也别指望 从目前的布局来看,东盟、中方、美方都不会允许泰柬冲突发展为全面战争。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但“不会开战”不等于“马上停火”。这类政治驱动型边境摩擦,有时候不需要打出实际战果,只需要维持一定温度的对峙状态。达蒙通寺区域的争议由来已久,每年擦枪走火的预警演练从未中断,这次只是公开的那一回。 要等这场危机真正降温,除非泰国完成权力过渡,新政府与军方达成妥协,或者柬埔寨内部社会情绪缓和,洪玛奈不再需要边境“敌人”来稳权。否则,口岸可以封一周,军队可以多调一线,F-16也可以再起飞几次。 这种“打一枪、谈几句、再打一枪”的模式,在东南亚并不新鲜,只是这一次,洪森下得牌比以前狠了些。 参考资料: 《F-16跨境打击,泰柬边境再陷紧张》曼谷邮报 《洪森公开录音引发泰国内阁震荡》金边时报
我有种预感,泰国这次动F-16炸柬埔寨,事情没那么简单收场。 不是柬埔寨想打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