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曹世范潜进于岭村侦察,村长表面招待他,背地里却让人去告密。等曹世范发觉时,屋外早已经被两个连的伪军包围。 1944年夏天,年仅20岁的八路军侦察兵曹世范接到了一项看似普通的任务——潜入于家岭侦察敌情。这个左手残疾的年轻战士怎么也想不到,一个表面热情的村长会成为他生死考验的开始。当曹世范察觉危险时,屋外已是枪林弹雨,两个连的伪军将小屋团团包围。 曹世范,1924年5月出生于山东寿光曹家辛庄,1940年参加八路军,编入鲁中军区一团青年队。这个从小靠讨饭为生的穷孩子,16岁时就因为贫穷被匪兵怀疑是"八路密探"而遭受毒打。正是这种苦难经历,让他对侵略者和反动势力有着刻骨的仇恨。 参军后的曹世范表现突出。在大柏山战斗中,他击毙3名日军,缴获3支步枪。可是在攻打北阴村的战斗中,厄运降临了。当部队冲上围墙时,曹世范拼命向围墙上扔手榴弹,四个手榴弹扔完后,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左手掌,穿了个大窟窿,血直往外流。 这次负伤较重,三个月后才伤愈出院回到部队。教导员动员他和七班长到生产基地去种菜。但曹世范坚决拒绝了这种照顾,他要继续战斗。领导根据他平时的表现和那股倔强劲,决定调他去侦察队试试看。谁也没想到他竟成了一个出色的侦察兵。 1943年被分配到鲁中一团一营二连当副班长,并在这年的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苦大仇深的农民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曹世范身上那种不屈的意志愈发坚定。 1944年夏天的一个夜里,曹世范带领战士张成利到昌乐县南部侦察。拂晓前,他俩潜伏在一个离敌人据点不到三里的于家岭村。这次任务看起来并不复杂,只是例行的敌情侦察,但危险却在悄悄逼近。 村长表面上对他俩应付招待,但暗地里却派人到营子据点报告了敌人。这个叛徒村长一边装出热情好客的样子,一边却在盘算着如何出卖这两名八路军战士。金钱和威胁让这个本应保护乡亲的村长选择了与敌人勾结。 天明后他俩刚吃早饭,有一个伪称"新四团"的人来找八路军联系。曹世范机警地握着枪,来人见势不妙,话没说完转身就跑了。多年的战斗经验让曹世范立即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情况紧急,曹世范从墙头上了望,只见西岭上敌人的散兵在蠕动,北沟里的敌人时隐时现。他俩刚回到屋内,东墙上已伸出十几条枪筒了,他俩被包围了。两个连的伪军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包围,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陷阱。 面对绝境,曹世范没有慌乱。他向敌人喊话,麻痹对方。敌人被他的话懵住了,一时拿不定主意,便从墙头上伸出头来往里瞧。曹世范趁机向一个当官的"当、当"开了两枪,敌人马上慌作一团。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战术,体现了一名优秀侦察兵的素质。 曹世范把屋门一关,和张成利迅速跳出后窗突围。他用一只手飞快地翻越一道道墙头。残疾的左臂并没有影响他的行动能力,多年的训练让他能够灵活地在村巷中穿行。 在突围中,战友张成利腿部负伤,曹世范搀扶着战友,且战且走,声东击西,先后毙敌官兵12人,最后胜利突围。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展现了曹世范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战友情深。 当敌人一无所获,架着伤号、拖着尸体撤退后,曹世范搀着张成利从容地向潍河南岸根据地走去。两个连的伪军最终败在了一个残疾侦察兵手下,这个结果让敌人既愤怒又恐惧。 此事被当地群众传颂为"一个神八路"。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称他为"单手战斗英雄"。山东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联合发出慰问信,并号召向曹世范学习。山东军区授予他"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5年5月,在昌乐县攻打杏山子据点的战斗中,曹世范空手冲入溃退的伪军中,夺下一门迫击炮。就在战斗临近结束时,曹世范不幸负伤,因伤势过重,于6月23日牺牲,年仅21岁。 为纪念曹世范,鲁中军区发出通令,将昌乐县的杏山子命名为"世范山"。这座山峰见证了英雄的最后一战,也承载着人民对他的永恒怀念。 从于家岭的惊险突围到杏山子的英勇牺牲,曹世范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英雄。那些选择出卖抗日战士的村长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可耻行径。你认为是什么让一个残疾的年轻人能够战胜重重困难?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抗战中,曹世范潜进于岭村侦察,村长表面招待他,背地里却让人去告密。等曹世范发觉时
熹然说历史
2025-07-25 00:13:27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