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发文说:“特朗普总统与俄罗斯‘勾结’(通俄)的说法一直是错误的,而我们的情报部门为这一骗局而政治化,极大地损害了公众信任。” 迈克·蓬佩奥,1963年出生在加州奥兰治县,堪萨斯长大的普通家庭,父亲是技工,母亲操持家务。他高中成绩优异,常在图书馆埋头苦读。1986年,他以第一名从西点军校毕业,获得机械工程学位,之后在哈佛法学院拿下法学博士。退役后,他进入商界,创办航空制造公司,办公室里蓝图满桌。2011年,他当选堪萨斯州众议员,踏入政坛,靠保守派立场崭露头角。2017年,特朗普任命他为CIA局长,次年升任国务卿,力推强硬外交政策。卸任后,他在智库发声,活跃于保守派圈子,瞄准未来政治机会。 2016年美国大选,特朗普胜选像扔了颗炸弹,民主党炸开了锅。选举刚结束,关于俄罗斯干预的传言就冒了出来,指控俄罗斯黑客攻击民主党服务器,散布假消息,帮特朗普上台。这就是“通俄门”的起点。FBI迅速启动调查,翻查特朗普团队的邮件和通话记录。情报机构最初的报告却显示,俄罗斯没啥干预选举的能力和意图。这份报告被束之高阁,直到大选结果出来,风向突变。2016年12月,奥巴马政府紧急召集国安会,指示情报界重新评估俄罗斯的角色。几天后,新报告出炉,结论完全翻盘,称俄罗斯系统性地干预了选举。 这份新报告成了民主党的大杀器。他们拿着报告在国会挥舞,指责特朗普与俄罗斯勾结,质疑他胜选的合法性。特朗普则火力全开,多次在社交媒体发文,斥责这是政治迫害。他的团队加班加点,发布声明反击,掀起舆论战。2017年,蓬佩奥接任CIA局长,深陷这场风波。他在听证会上面对议员的质询,坚称情报机构没被政治化,但争议始终没停。2019年,穆勒调查报告出炉,耗时两年,翻遍了无数文件,没找到特朗普团队与俄罗斯协调的确凿证据。民主党却没放手,继续在国会追查,试图把“通俄”标签死死贴在特朗普身上。 2025年,一份尘封的文件重见天日,披露了2016年情报界内部的初步判断,显示俄罗斯干预的证据不足。这份文件成了特朗普反击的利器。他在社交媒体上连发长文,指责奥巴马政府捏造证据,要求司法部调查。他的团队还放出一段AI合成的视频,画面虽假,却在网上掀起热议。蓬佩奥的声明就在这当口发布,直指情报机构被政治操弄,公众信任被严重侵蚀。他的话迅速被共和党媒体放大,标题醒目,社交媒体上支持者转发如潮。 这场风波的核心是情报机构的角色。文件显示,2016年情报界的判断被推翻,重新评估的过程充满了政治压力。分析师们被要求在短时间内交出新结论,数据被筛选,异议被忽略。蓬佩奥的发声戳中了痛点:情报被用来当政治武器,普通人对政府的信任被一点点磨光。社交媒体上,民众的评论透着失望,有人直言:“连CIA都靠不住了,还能信啥?”民调显示,2025年4月,对联邦机构的信任度跌到历史低点。政治博弈把真相搅得一团糟,华盛顿的权力游戏却还在继续。 情报机构的公信力成了牺牲品。2016年的报告翻盘,背后是高层施压,分析师们不得不赶工出新结论,数据分析被简化,质疑被压下。蓬佩奥的声明点名了这一点,强调情报被政治化,民众的信任被毁。X上的讨论热度爆棚,数万条评论反映出民众的不满。CNN报道,情报机构的独立性受到广泛质疑,民调显示,近半数美国人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大幅下降。政治斗争把真相推向迷雾,民众的失望却越积越深。 “通俄门”争议像个甩不掉的包袱,2025年还在发酵。特朗普的反击没触发司法调查,但成功把火引向奥巴马。共和党集会人头攒动,标牌挥舞,党内士气大振。蓬佩奥频频上节目,手扶讲台,评论时政,稳住保守派支持,为未来竞选铺路。奥巴马保持低调,通过基金会发声,强调情报工作的复杂性。情报机构内部改革呼声高涨,会议室里提案堆满白板。民调显示,2025年6月,超六成美国人对联邦机构的信任跌到谷底。政治分歧撕裂民众,信任危机成了美国政坛的硬伤。
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发文说:“特朗普总统与俄罗斯‘勾结’(通俄)的说法一直是错误的
墨舞风华姿
2025-07-25 00:37: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