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下工程已经开工,印度极有可能采取以下四个手段干扰工程建设! 对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利工程(雅下)建设,东大通过各种渠道说明其用途,评估其影响,也对不会影响下游国家的用水做出了承诺。 说白了,这个工程就是要在西藏林芝那边建几座水电站,既能发电,又能防洪,还能灌溉,对西藏老百姓来说绝对是好事——电费能便宜点,夏天不怕发大水,种地浇水也方便。 但印度那边可不这么想,他们的媒体整天嚷嚷说中国要"用水卡脖子",政客们也跟着起哄,其实咱们国家早就说了,这水电站不会影响下游用水,还会帮着调节水量,雨季存点水,旱季多放点,对印度只有好处没坏处。 印度的“小动作”往往带着其惯有的博弈逻辑,结合过往行事风格,可能会有这几手操作:
一是借国际场合造势,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尤其会炒作中国水电站“危害印度安全”,再通过外媒放大舆论,试图抢占话语权。
二是打“规则牌”搅局,拿模糊的国际公约做文章,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用法律话术拖延或牵制,本质上是想借规则漏洞施压。
三是拉拢周边抱团,近期印度外长频繁访问孟加拉国等下游国家,明显是想串联起来形成对华牵制,用“区域协同”增加谈判筹码。
四是在边境搞小动作,以“保护水资源”为借口增兵或制造摩擦,利用边境议题转移内部注意力,同时试探中方底线。,这些操作看似分散,实则都是印度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试图通过“迂回博弈”争取利益的惯用手法。
中国这边态度很明确:该解释的解释,该合作的合作,具体来说就是:主动公开水电站的技术参数,让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提议和印度建立水资源合作机制,比如共享水文数据、一起防洪,请专家出来科普,说明这个水电站不会大量存水,对下游影响很小。 其实中印在水文方面早有合作,从2002年开始,咱们每年雨季都会给印度提供水文数据,帮他们防洪,就算2020年边境冲突最紧张的时候,这个合作也没停过。 说白了,这就是个信任问题,印度老觉得中国在上游搞建设会坑他们,但实际上现代水电站技术完全可以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不影响下游。 我觉得吧,这事得讲科学,别动不动就政治化,建议找第三方专家来评估,大家数据公开透明,该合作合作,毕竟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可比建几个水电站严重多了。 长远来看,中印都是人口大国,在水资源管理上其实利益一致,与其互相猜忌,不如一起想办法把雅鲁藏布江管好,这条江连着我们两个文明古国,本该是友谊的纽带,不该成为新的矛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