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塌了!时隔40年再次向美国“投降 ”,日本5500亿砸向美国却只换来15%关税减免,大米市场实质性让步、车企面临新关税压力,日本网民怒喊:“这是新版广场协议,是国耻!” 7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宣布,美日史上最大双边贸易协议,但说是合作,不如说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投降。 日本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90%的利润将流向美国,汽车、大米等核心市场被迫向美国全面开放。 而美国仅将对日关税,从威胁的25%降至15%,这种不对等的条款,像极了1985年广场协议中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绞杀。 协议细节曝光后,日本国内的震荡远超预期,农业协会直言,全面开放大米市场将直接导致30万稻农失业。 要知道日本农业本就依赖补贴维持生存,一旦廉价的美国大米涌入,脆弱的本土产业链会瞬间崩塌。 汽车行业更是重灾区,作为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本就因贸易壁垒受限,如今被迫开放本土市场,等于将丰田、本田等巨头的命脉交到了美国手中。 日本网民怒斥这是第二次广岛协议,是对历史重演的恐惧。 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直接刺破了日本经济泡沫,引发了“失去的二十年”,而如今的协议,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的经济殖民。 更令人不安的是协议的执行机制,5500亿美元投资中,仅1200亿有明确时间表,其余资金的用途完全由美方决定,这意味着日本不仅要出钱,还要接受美国的任意支配。 技术封锁条款更是釜底抽薪,美国明确限制日本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输出,等于掐断了日本未来产业升级的可能。 这种捆绑式的条款,彻底暴露了美国的真实意图,不是要一个平等的盟友,而是要一个听话的经济附庸。 日本的妥协,本质上是其战略依附性的必然结果,二战后,日本在安全领域长期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这种依附关系逐渐延伸到经济领域。 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日本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却始终摆脱不了美国的控制。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优先”政策曾让日本备受挤压,而如今的协议再次证明,只要美国需要,日本随时可以被牺牲。 有人将这归咎于日本政府的软弱,但作为一个在战后,被剥夺了正常国家地位的经济体,日本始终缺乏独立的外交和国防话语权,经济上的强大无法转化为政治上的自主。 当美国用安全合作作为筹码施压时,日本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这种结构性的缺陷,使得日本每次面对美国的要求时,都只能在“妥协”和“更彻底的妥协”之间选择。 协议的签署,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让步,更是对日本民族自信心的打击。从广场协议到如今的贸易协议,四十年间,日本在与美国的博弈中从未真正赢过。 网民喊出的“国耻”,既是对政府的失望,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但现实是,只要日本无法摆脱对美国的战略依附,类似的“投降”只会不断重演。 这场协议带来的,或许不只是短期的经济阵痛,更是对日本未来数十年发展空间的彻底锁死。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代表中国政府,以史无前例的言辞,严厉警告日本,不要在中国人民抗日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