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敢对中国动武。”我国爆炸力学领域泰斗级人物林俊德院士,隐姓埋名五十年,20

燕纸 2025-07-25 10:54:00

“没人敢对中国动武。”我国爆炸力学领域泰斗级人物林俊德院士,隐姓埋名五十年,2012年宁可透支生命,也绝不拖欠工作,将自己最后一次心跳献给祖国。 林俊德1938年出生在福建永春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小时候家里连饭都吃不上,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可新中国成立后,日子有了盼头,政府掏钱让他念完了初中和高中。 1955年,17岁的他光着脚走出大山,愣是考上了浙江大学机械系,那年头,能上浙大可不是闹着玩的,他硬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站住了脚。 1958年,他还在大三,跟同学拿着一张苏联液压马达的破图纸,三周就鼓捣出了实物,这脑子得多灵光! 1960年毕业,他被秘密调入了国防科委研究所,从那天起,他就跟家里断了线,名字也成了国家的机密。 接下来就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1963年,他被派去罗布泊,接了个大活——搞核试验冲击波压力自记仪。 那地方戈壁滩,黄沙漫天,风吹得脸生疼。他们住的是挖在地下的“地窝子”,喝的是苦得要命的盐碱水,吃的是掺了树叶的窝窝头,西方国家把技术捂得死死的,他们连仪器啥样都没见过。 可林俊德不怂,他从钟表齿轮里琢磨出点子,用发条驱动,手工锉零件,甚至拿打气筒充气,硬生生造出了个能用的家伙。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炸响,周总理在电话里问:“咋证明是核爆?”现场没人吱声,就靠林俊德弄出来的冲击波数据,精准测出万吨级当量,给了世界一个响亮的回答。 从那之后,他再也没离开过大漠,五十二年,扎根在那跟核弹较劲。 这五十二年,他可没闲着,中国一共45次核试验,他一次没落下,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天上炸到地下爆,他带着团队搞出了空投自记仪、气球吊挂自记仪,硬是把爆炸冲击波的测量体系给搭了起来。 美苏那时候搞了上千次核试验,中国就靠这45次站稳了脚跟,就凭林俊德他们这些“拿算盘算数据”的狠人。 他在戈壁滩上跟黄建琴结了婚,俩人一辈子守在那,孩子生下来就送回老家,好几年见不上一面。 家里的老式电视凑合看,沙发破得不成套,灯泡是他自己改的。 他一年就春节歇三天,嘴上老挂着一句话:“为党和人民干活,天经地义。”1993年,他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可名字还是不能公开,照样低调得不行。 到了2012年,这位74岁的老爷子摊上了大事儿——胆管癌晚期,5月4日确诊后,他没想着多活几天,满脑子都是没干完的活儿。 进了ICU,身上插着十几根管子,他还嚷嚷着要回普通病房,说躺着是浪费时间,5月29日,他感觉自己撑不了多久,死活要下床干活。 医护人员眼泪汪汪地扶他坐到椅子上,他手抖得跟筛子似的,还在那儿整理3万多份技术文档,打了三次电话交代科研任务,开了两次会布置工作,连8万字的博士论文都改完了。 5月31日,他硬撑着下了九次床,坐到电脑前喘着气说:“C盘弄完了,就剩D盘了……”两小时后,他昏过去了。 当晚8点15分,心跳停了,离他最后摸键盘才5小时,走之前,他只留下一句话:“把我埋在马兰。” 林俊德这辈子,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过的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他在罗布泊追过气球,跑过百公里测数据,零下几十度的山顶上裹着棉被守仪器,晒得脱层皮都不吭声。 家里没啥值钱东西,手表戴了15年磨得掉漆,他用胶带缠着继续用。有人给他塞评审费,他当场翻脸:“我看的是论文,不是钱。” 他走了以后,老伴儿收拾遗物,发现他除了军装,就剩两件打补丁的毛衣,这老爷子,用命换来了中国的核盾牌,却从没想过给自己留点啥。 我觉的林俊德这辈子最想看到的,就是今天的中国——国泰民安,科技牛气,世界不敢小瞧咱们。 他的故事告诉咱们,英雄不一定要多出名,但他们的付出,能让咱们这代人站得更高,咱得记住他,感恩他,因为有他在,咱们才敢说:中国,惹不起! 参考资料:有声海报丨不忘清风来时路——“布衣院士”林俊德——中国军网

0 阅读:39
燕纸

燕纸

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