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40师参谋长黎原因为打仗太厉害,资历却不够,军长为了提拔他,接连调

平原隐者吖 2025-07-25 13:51:27

1951年,140师参谋长黎原因为打仗太厉害,资历却不够,军长为了提拔他,接连调走3任师长,不久,黎原就在朝鲜大放异彩!

黎原少将,原名关俊彦,是一位在解放军战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智勇将领。

他的人生经历颇为特别。

早年间,他曾就读于国民党军校,当过国民党兵,还亲身参加过淞沪抗战。

目睹国民党部队在抗日战场上屡吃败仗,报国理想受挫的黎原,做出了一个关键抉择:前往延安,投身八路军。

加入革命队伍后,黎原进入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功勋卓著的八路军359旅。

这支队伍一路发展壮大,至新中国成立时,已成为解放军主力第47军。

黎原在这支英雄部队中扎根成长,建国初期已升任47军王牌团——140师418团的团长。

1951年2月,重大任务下达:正在湘西执行剿匪任务的47军,奉命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

面对与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美国的直接较量,如何确保部队发挥最强战斗力,成为军长曹里怀和政委周赤萍反复思量的重点。

他们最终决定调整140师领导班子,核心便是破格提拔年轻团长黎原担任师长。

这一任命非同小可。

当时黎原的职务只是师参谋长,资历相对浅。

为给他让路,47军军部展现了极大的魄力。

自1949年底原师长刘转连调离后的短短一年半里,140师师长位置经历了三次调动:刘子云接任半年后升任军参谋长。

继任者蒋克诚不到半年又调任军副参谋长。

接着任命419团团长陈福章为新师长,但命令刚下,又将其改派长山列岛任职。

这密集调动只为扫清障碍。

1950年11月,黎原被正式任命为140师代理师长。

为助其在临战前顺畅指挥,曹里怀和周赤萍在入朝前夕对师班子进行了更彻底的调整。

将资历更老的师政委等干部调离,新任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全部由下属三个团的年轻主官接任。

如此不惜多次调动资深将领力挺一位年轻团长,十分罕见。

黎原本人后来感慨道,这次调整充分体现了组织的高度信任和重视,令他深感责任重大,唯有竭尽全力才不负重托。

此时的他,年仅34岁。

如此年轻的师长,统领一师面对美军王牌部队,能行吗?

曹里怀和军部首长的眼光被证明极其精准!

黎原率领140师入朝后,指挥靠前,战术灵活。

部队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临津江防御战和西海岸防御战等重大战役,硬撼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

日后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撰的《朝鲜战争》一书描述道:“美国第一军所付出的代价远比预料的要多,特别是骑兵第一师损失更大。这里的中国军队和其他正面不同,拼命地死守阵地。”

书中令强敌胆寒的“这里的中国军队”,正是黎原指挥的47军140师!

在朝鲜战场的炮火中,黎原正式任职师长。

他带领140师从未吃过败仗,打出了赫赫威名。

部队的出色表现让140师在志愿军中声名鹊起。

就连以善战著称的红一团老团长、著名将领杨得志,也在公开场合要求“各级指挥员都要向他学习!”

在入朝近30个军、上百名师长中,黎原的名字响亮起来。

黎原率140师在朝鲜血战三年零五个月,于1954年9月凯旋回国。

1955年7月,功勋卓著的他被任命为47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同年9月,晋升大校军衔。

1960年调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1964年,黎原被光荣授予少将军衔。

1965年,他重返老部队47军担任军长。

此后,他还担任过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从昔日的国民党学员起步,最终在人民军队的熔炉里百炼成钢,黎原成就为解放军的一代名将。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