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联合国伸手找中国要钱,中国记者质问美国到底欠了联合国多少钱?
没想到联合国发言人听后,尴尬的说欠了28亿美元,直到如今都没还上!
现场气氛瞬间凝固,联合国发言人犹豫片刻后坦言:“累计28亿美元,包括常规预算、维和费用和法庭摊款。”
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美国作为联合国最大会费国,却成了最大的“老赖”。
其实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开始断断续续欠钱,每次都是国会和白宫扯皮,找各种理由拖着不付。
比如1999年,美国拖欠会费高达16亿美元,当时克林顿政府和国会达成协议,补交了一部分,但附带了很多条件,像要求联合国降低美国的分摊比例,限制某些项目的资金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只不过金额越滚越大。
到2025年1月,美国欠的钱已经从常规预算扩展到维和费用和法庭摊款,总共28亿美元,成了联合国最大的“老赖”。
美国为啥这么爱欠钱呢?
这和它国内的政治生态有很大关系。
美国国会里有些议员觉得,联合国的一些决议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比如在中东问题、人权议题上,美国经常和其他国家意见不合,于是就用拖欠会费来施压,想让联合国按照美国的意思办事。
还有些人觉得,美国交的钱太多,不如把这些钱花在国内更划算。
这种“美国优先”的思维,让美国在国际责任上越来越不上心。
就像2025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不仅拖欠会费,还大幅削减对外援助,导致联合国多个项目被迫中断,连人道救援都受到影响。
美国拖欠会费的直接后果,就是联合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25年3月,联合国总部因为缺钱,不得不关闭了一处员工入口,连自动扶梯都停运了,目的就是省点电费和维护费。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为了应对财务危机,联合国秘书处计划在2026年削减20%的预算,裁员6900人,相当于五分之一的员工要丢掉饭碗。
像联合国难民署、妇女署这些机构,原本就靠有限的资金开展工作,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更严重的是,维和行动也受到影响。
联合国在世界各地有多个维和任务,比如在非洲、中东等地维持和平,这些行动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美国拖欠维和费用,直接导致一些任务区的物资供应不上,士兵的工资发不出来,甚至可能影响当地的稳定。
和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
这些年中国在联合国的财政贡献越来越大。
从2000年到2025年,中国的会费分摊比例从不到1%增长到超过20%,是所有国家里增长最快的。
而且中国一直按时足额缴纳会费,从来不拖欠。
2021年,中国就提前交清了当年的会费和维和摊款,2025年也是如此。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态度。
中国一直主张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而足额交钱就是实实在在的支持。
中国记者在发布会上的提问,其实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不满。
这些年,美国一边享受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特权,比如一票否决权,一边却不履行交钱的义务,这种双重标准让很多国家看不下去。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他们本来分摊的比例就低,还经常主动捐款支持联合国的项目,可美国作为最富有的国家却当“老赖”,这让联合国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
美国拖欠会费还带来一个连锁反应,就是联合国不得不依赖其他国家的自愿捐款。
像中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除了交固定的会费,还会额外捐钱支持特定项目。
但自愿捐款不稳定,有时候承诺的钱到不了位,就会影响项目进度。
比如2025年联合国计划在东南亚开展一项气候变化应对项目,原本指望美国的捐款占大头,结果美国没给钱,项目只能缩水,最后还是中国和欧盟补上了缺口。
这种情况让联合国的运作变得很被动,也削弱了它的权威性。
其实,美国拖欠会费对自己也没好处。
虽然美国想用这种方式迫使联合国改革,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比如在维和行动中,美国的拖欠导致行动效率下降,最终可能影响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
而且,美国的国际形象也因此受损。
其他国家会觉得,美国嘴上喊着领导世界,实际上却不愿意承担责任,这种言行不一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号召力大打折扣。
这场风波到现在还没结束。
截至7月,美国仍然没有偿还这28亿美元欠款,联合国的财务危机还在持续。
为了应对困境,联合国不得不采取更多紧缩措施,比如减少会议开支、限制工作人员出差、推迟设备更新等。
古特雷斯提出的“联合国80周年改革倡议”,其实也是被逼无奈,想通过精简机构、合并部门来节省开支,但这需要时间,短期内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支持联合国改革,但改革不能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为代价,更不能成为某些国家逃避责任的借口。
中国主张各国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尤其是大国要起到表率作用。
用户10xxx26
联合国其实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组织,公信力越来越差,一直在包庇西方白人国家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