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接到家中照顾,发现父亲的62万存款被哥哥取走,还偷盗了父亲的金首饰。另外,亡母的6.3万元丧葬费也被占为己有。女子怒不可遏,一纸诉状把哥哥告上法庭,请求法院撤销其监护人资格,法院这样判! 巫某(化名)的父亲因为年纪渐长和健康状况的恶化,逐渐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需求都需要他人帮忙。 最初,父亲一直住在哥哥家里,哥哥的工作时间较为灵活,能更方便照顾父亲。 巫某平时工作繁忙,但她都会抽空去看望父亲。 她常常心里默默计划,待父亲不再依赖别人的时候,自己一定会搬过去,和父亲住在一起,好好照顾他。 2024年7月,巫女士决定将生活无法自理的父亲接到自己家里,照顾他度过晚年。 刚开始,巫女士想着能在自己家里尽全力照顾父亲,毕竟父亲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 她没有料到,短短几周内,家里的一个震惊事实却悄然浮出水面。 巫女士在整理父亲的一些个人物品时,意外发现了父亲过去的银行存单和财务记录。 经过一番查询,她震惊地发现,父亲名下累计62万余元的存单,在过去的两年里,竟被哥哥分批提取,并转到了哥哥个人的账户上。 这个发现让巫女士心里不禁升起一股疑云。她开始回忆起母亲去世时的情形,突然意识到,母亲过世后留下的6.3万元丧葬费以及母亲的工资,也不翼而飞。她强烈感到事情并不简单。 不仅如此,父亲一直珍藏的金项链、金锁片和金耳环,这些年纪久远、对父亲有特殊意义的首饰,也都不见了。 这些物品一直被小心翼翼地保管着,巫女士记得父亲每次都会提起这些饰品,仿佛是他年轻时最为珍视的物品之一。 在发现这一切后,巫女士决定找哥哥当面问清楚。当她质问哥哥时,哥哥却没有像往常一样轻松应对,而是开始回避她的问题,甚至试图将责任推给父亲的健康状况和“忘记”的理由。 二人立刻就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话不投机,气氛变得非常僵硬。 巫女士几乎不能相信哥哥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父亲的财产明明应该由两人共同照顾,而现在她感觉自己被背叛了。 这场对质之后,巫女士心里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她一直认为哥哥是值得依赖的人,但现在她不禁开始怀疑哥哥是否早已谋取父亲资产的所有权,甚至质疑哥哥一直以来是否把父亲当成了提款机。 一气之下,巫女士将亲哥哥告上了法庭。 诉求很明确:哥哥侵占父亲财产,行为严重不当,必须撤销其监护资格。 哥哥在面对巫女士的质疑时,早已准备好了一套言辞。 他辩解称,父亲自从中年起精神状态就一直不太稳定,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父亲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住院治疗的次数屡屡增加。 哥哥表示,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几乎全程照料了父亲,不仅承担了父亲的生活起居,还为父亲的医疗费用承担了沉重的负担。 基于这些长期的照顾,哥哥坚称,父亲自己决定将那笔存款转移到他名下,并特别嘱托他“代为保管”,因为父亲已无法完全理解和管理自己的财产,特别是存款和贵重物品。 哥哥强调,他并没有所谓的“侵占”行为,而是按照父亲的意愿行事。 他认为,作为父亲的共同监护人,自己完全有权利管理父亲的财产。 至于金首饰,哥哥则否认了巫女士的猜测,坚称那只不过是妹妹的误解,并表示自己无法理解妹妹为何会提出这样的指控,更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她的说法。 在这场对峙中,哥哥甚至反过来指责巫女士过于冲动,单方面将父亲带走,不仅没考虑到家庭内部的安排,还不允许自己探望父亲,严重侵犯了他的探望权。 这番话让巫女士感到愤怒与困惑,她觉得哥哥在言辞中完全忽视了家庭成员的情感,甚至将这场纷争变成了她个人的问题。 案件最终进入了法院审理阶段,而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法院对父亲的询问中。 法庭上的父亲,在被询问时,竟然亲口确认了哥哥的说法,表示自己“知情并同意”哥哥管理和保管这笔财产。 这一证词让整个案件突然变得复杂且扑朔迷离。 如果父亲本人已经知晓并同意哥哥的行为,那么哥哥的行动即便在家庭伦理上可能存在争议,却不至于构成严重的侵害行为,也无法成为撤销监护资格的充足理由。 最终,法院作出了驳回巫女士诉讼请求的判决。
上海,女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接到家中照顾,发现父亲的62万存款被哥哥取走,还偷
文史小将
2025-07-27 15:36:07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