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卖、明天又不卖,那怎么行?”高志凯这句大实话刚在社交媒体刷屏,很多人才猛地

森森视野 2025-07-29 08:13:48

“今天卖、明天又不卖,那怎么行?”高志凯这句大实话刚在社交媒体刷屏,很多人才猛地回过味:原来英伟达获准把H20芯片重新卖到中国,并不是华盛顿突然“良心发现”,而是华为把AI芯片做到了让对手睡不着觉的水平——美国再不松口,就等着把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拱手让人。 故事得从7月15日说起。那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彭博电视的镜头前第一次公开承认:“中国已经做出了性能与H20相当的芯片。”同一天,白宫“AI沙皇”大卫·萨克斯把话说得更直白:解禁不是让步,而是精准遏制,“哪怕是一颗被阉割的芯片,也要把华为的上升空间压下去”。换句话说,华盛顿把关税谈判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既不想让英伟达丢掉一年几十亿美元的订单,更不想看到华为昇腾系列在国内云厂商、智算中心一路高歌。于是,一场“以卖代打”的剧本悄然上演:先禁运逼你自研,再选择性放开抢你市场,老剧本新台词,核心目的始终是“拖慢你、锁死你”。 幕后还有更露骨的一幕。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6日刊发评论,标题赤裸裸——“要把中国锁在美国体系里”。文章作者、数据公司Hydra Host的CEO加恩直言:让中国厂商继续用CUDA生态,比彻底断供更高明,“买得到主机,却跑不出自己的系统”。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在北京隔空呼应:“中国拥有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技术推进不可阻挡;如果美国不参与竞争,中国的技术生态就会重塑全球AI格局”。听上去像示好,翻译过来却是:必须把中国留在美国标准里,否则就会被中国标准反杀。 一串冷冰冰的数据让这场博弈更直观: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已经突破850亿元,华为昇腾910B在多个大模型训练任务里能效比不输H20;而英伟达在中国的收入占其全球四分之一,一旦彻底失去,华尔街给的估值立刻要削去近千亿美元。美国政客嘴再硬,也拗不过资本用脚投票。于是,特朗普政府4月刚把H20塞进禁运清单,7月就亲手划掉——180度大转弯,时间刚好卡在华为新一代芯片流片成功的节点上。 更耐人寻味的是,黄仁勋7月14日还在CNN放话:“中国军方不会用英伟达芯片,因为他们知道风险”。一句话既安抚了美国国会里的对华鹰派,也暗示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经覆盖关键场景。同一天,新华网播出对黄仁勋的专访,他直言“如果英伟达不在这里,会有其他中国创新者服务市场”。两边下注,算盘精得很。 所以,当华盛顿再次把芯片当礼物递过来,中国产业链的回应其实就一句话:不拒绝,但也不回头。过去五年,美国把华为逼出了鲲鹏、昇腾、鸿蒙,把中芯逼出了7纳米,如今再把阉割版的H20送回来,无非是想用“可替代但更好用”的甜头拖慢国产替代的节奏。可惜,剧本早被看穿——国内头部云厂商2025年采购清单里,国产AI芯片占比已从两年前的15%拉到55%,华为、寒武纪、天数智芯的订单排得满满当当,英伟达想抢座位,得拿出真本事,而不是靠一纸出口许可。 芯片解禁的消息传出后,网上有人担心“会不会又有人跪了”。其实大可不必。商务部7月27日带队赴斯德哥尔摩的新一轮关税谈判,核心诉求只有一条:单边制裁与“脱钩断链”必须停止,否则一切免谈。底气就摆在那儿——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同比增长32%,进口额却下降18%,谁在依赖谁,数据比嘴硬。 把镜头拉远,这早已不是一块GPU的买卖,而是两个技术生态的十字路口。美国想用“开放”把中国锁进自家篱笆,中国则用“自主创新”把篱笆拆掉重盖。7月28日观察者网刊发长文,一句“有充分理由这么做:你不希望把整个中国市场拱手让给华为”被反复引用,评论区点赞最高的一条留言写道:“当年他们禁运,我们哭过;今天他们松口,我们笑过;明天他们再禁运,我们不会哭了——因为已经不需要了。” 故事写到这儿,结局已经写在了产线、晶圆厂和一行行开源代码里。评论区留给你:你觉得下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会是CUDA生态,还是美元计价的高端芯片市场? 信息来源: 新华社 2025-07-21《面对面丨“对中国创新能力充满信心” 黄仁勋谈中国市场独一无二》 观察者网 2025-07-26《高志凯:今天卖、明天又不卖,那怎么行?我们要敢于给美国立规矩》 观察者网 2025-07-28《陈经:中国芯片实现过去完全不敢想的发展局面,有美国制裁的大功劳》

0 阅读:0
森森视野

森森视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