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液化天然气比俄罗斯天然气更实惠、更好”——当冯德莱恩在苏格兰的记者会上说出这句话时,欧洲天然气期货盘面纹丝不动,仿佛市场都懒得配合她的剧本。她刚刚代表欧盟签下的不是普通合同,而是一张三年7500亿美元的“购物券”,专供美国LNG、石油和核燃料。为了这张券,欧盟答应把对美输欧商品的关税降到15%,还附送6000亿美元新增投资。特朗普在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笑得合不拢嘴,直呼“史上最大交易”,而欧洲议会的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只能在布鲁塞尔对着镜头苦笑:“这协议严重失衡,欧洲被榨干了”。 把账摊开一看,普通人都能闻到烧焦的味道:美国LNG到岸价长期维持在10—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而俄罗斯管道气在冲突前只需4美元左右,价差两到三倍。过去12个月,美国向欧盟卖了约240亿立方米的LNG,货值250亿美元;若想完成7500亿美元的三年目标,每年得翻十倍,可全球LNG现货市场总规模也不过两千亿美元出头,美国就算把全部新增产能都塞给欧洲,也填不满冯德莱恩画的大饼。荷兰国际集团的分析师直接吐槽:“数字很美,但不现实,你得让整条能源贸易航道改道,这根本不可能。” 更尴尬的是,欧盟内部有人算了一笔“去工业化”账:欧洲化工巨头巴斯夫、钢铁巨擘安赛乐米塔尔已经因为高能源成本把生产线迁往美国。俄方干脆把话挑明——拉夫罗夫28日隔空嘲讽:“欧洲资本将加速外流,能源账单会把工业连根拔起”。话虽带刺,却是事实:法国总理贝鲁称这天是“欧洲的阴沉日子”,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言“比英国脱欧还糟”,德国总理梅尔茨却只能说“至少避免了贸易战”。三种表情,一个真相:欧盟精英在华盛顿面前几乎毫无议价权。 幕后故事更有戏剧性。协议公布的同一天,美国最大LNG出口商Venture Global宣布完成151亿美元项目融资,专门扩建对欧出口终端,股价当天飙7%。欧洲银行占了融资方三分之一席位——换句话说,欧洲人出钱帮美国人建码头,再花高价买自家银行参股的天然气,一条完整闭环的“补贴链”就此成型。冯德莱恩口中的“更实惠”,在欧盟老百姓眼里只剩每月翻倍的燃气账单与去工业化的警告。 根本原因在于大西洋对岸的老剧本从未变过:用安全焦虑换市场让步。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美国开始向欧推销“能源自主”;2022年北溪管道被炸,俄气断供的恐惧被放大到极致;如今7500亿美元大单落地,美国既锁死了欧洲能源选项,又顺手把关税大棒换成了金箍棒——欧盟车、药、半导体若想继续卖进美国,就得先买足美国LNG。所谓“分而治之”,不过是把欧洲工业竞争力拆成一份份采购清单。 故事说到这儿,评论区留给你们:当冬天再临,德国普通家庭是愿意继续为每兆瓦时200欧元的电价买单,还是宁愿承认“我们被耍了”?欢迎开麦,说人话,不扣帽子。 信息来源: 新华社2025-07-29《未来三年进口7500亿元美国能源?美欧贸易协议中的细节有多离谱》 央视新闻2025-07-28《欧盟将彻底放弃俄罗斯油气》 财联社2025-07-29《美国最大LNG公司之一完成150亿美元融资全力加码对欧天然气出口》
就在冯德莱恩承诺对美国的6000亿美元投资几小时后,布鲁塞尔方面就澄清她无权做出
【58评论】【6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