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怎么又涨价两块?”这句吐槽,最近在微博和电梯间里此起彼伏。很多人以为只是骑

森森视野 2025-07-30 10:13:59

“外卖怎么又涨价两块?”这句吐槽,最近在微博和电梯间里此起彼伏。很多人以为只是骑手少、油价高,直到7月24日上海警方把审讯画面一放,大家才发现——原来那两块钱里,有一部分直接进了饿了么前CEO韩鎏的口袋。 画面里,韩鎏低头签字,桌上堆着整捆现金、茅台、金条,旁边堆满外卖塑料袋,讽刺得像一场黑色喜剧。警方通报说,从2023年7月到今年5月,他和两名同伙30多次伸手,总共捞了4000多万。平均下来,他们每签一次字、每动一次手指,就进账一百多万,比抢红包都快。 怎么做到的?套路分三层。第一层是“门票费”。想给饿了么送外卖?先交50万“入场券”,不合格也能变合格。第二层是“流量费”。好地段的订单优先派给关系户,普通商家只能干瞪眼。第三层最狠:按比例抽成,商家每赚100块,他就要拿走约定点数,不给就踢出平台。有供应商为了凑300万“保护费”,把房子抵押给民间借贷,一边哭一边转账。 这些成本当然不会凭空消失。它们被拆成一块、五毛,悄悄摊进配送费、包装费、餐盒费,最后出现在我们结账页面上。你点一份25块8的黄焖鸡,其中可能就有一块钱在为韩鎏们的别墅月供买单。 更魔幻的是时间线:2024年3月,韩鎏刚被任命为饿了么CEO,意气风发的通稿还在全网飞;2025年2月,他就被“优化”去管物流;4个月后,警方直接上门,把这位年仅37岁的“物流主管”拷走。饿了么市值当天蒸发200亿港币,朋友圈里有人调侃:“一份外卖贵两块,公司市值掉两百亿,这杠杆比我炒币还猛。” 美团也没闲着,连夜上线“阳光供应商计划”,号称准入全程录像、抽签决定片区,生怕网友把怒火引到自己身上。但大家都明白,平台越大,资源就越像一块肥肉,谁坐在关键椅子上,谁就可能忍不住咬一口。去年某网约车平台也上演过同样的戏码:高管把优质订单卖给特定车队,乘客多付20%车费,司机却说自己没多赚一分。 韩鎏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只要“谁能拿到订单”这件事还是由一两个人说了算,就永远有人愿意用50万、300万去换更肥的赛道。真正该庆幸的是,这次是企业自己报警,警方反应够快,赃款没来得及洗白。下一次能不能还这么及时?没人敢打保票。 看完新闻,我把刚点的35块外卖截图发到群里,配文:“兄弟们,这单里可能有2块是赃款。”五分钟后,群友统一把昵称改成了“今天又为CEO买房做贡献”。笑归笑,下次点单前,我还是会多看一眼配送费——毕竟,谁也不想再为别人的KPI埋单。 对此怎么看? 信息来源: 上海经侦ECID 7月24日通报《涉案4000多万!前饿了么CEO韩鎏因受贿落网》 中国新闻网 7月27日《饿了么前CEO确认被抓!上海警方通报细节,审讯画面公开》 中国经济网 7月27日《饿了么前CEO确认被抓!警方通报细节审讯画面公开》

0 阅读:80
森森视野

森森视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