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美国没掌握的技术,中国掌握了,破解出钱学森的难题,成功研制可变轨东风-17,让美国反导系统形同虚设,她就是导弹之母:祝学军院士! 信源:观察者网——祝学军当选中科院院士,系某重点型号导弹总设计师 70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一款首次亮相的导弹,让多少军事观察家们都为之侧目。这款名为东风-17的武器,飞起来完全不讲道理——它没有固定的抛物线,反而在大气层里飘忽不定,像个幽灵,你根本无从判断它的下一步。 这种闻所未闻的机动方式,几乎是当着全世界的面,把那些所谓的防御设备变成了无用的贵价玩具。要知道,就在几十年前的海湾战争里,美军的宙斯盾和萨德系统还威风八面,对来袭导弹挨个“点名”,打得对手毫无脾气。 难道面对这种铜墙铁壁,就真的没有办法,只能束手就擒?谁知,破解这个困局的答案,并非什么最新科技,反而来自一个半个多世纪前,被西方专家们当作“天方夜谭”的构想。这个构想,就是钱学森在1940年代末提出的“助推-滑翔弹道”,一个更通俗的叫法是“钱学森弹道”。 直白解释呢,就是让导弹返回大气层时,走出一种特殊的轨迹,让所有需要弹道预测的反系统两眼一黑。不过,当时多数外国专家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在工程上纯属异想天开。 可偏偏在中国,一位名叫祝学军的女科学家,却坚信钱老的理论是可行的,当然她也清楚,要把一个连提出者本人都未能亲手验证的构想变成国之重器,这条路有多难走。 在项目初期,团队里不少人主张装上更强的电子对抗设备,用来阻拦对方的信息接受。但她却提出了一个更釜底抽薪的设想:“与其被动地防干扰,不如主动让它在雷达上消失。”这话一出口,许多人都觉得不切实际,但她坚持自己的判断。 攻克这种世界级难题的艰辛可想而知。在最艰难的阶段,她的生活就只有三点一线:工作室、食堂、厕所。对她来说,支撑这一切的,是为国家做点实事、不再让别人嘲笑中国技术落后的那股气。 终于,在2017年,东风-17问世,一举惊艳了世界。东风-17最核心的亮点,还是它那神出鬼没的飞行轨迹。传统弹道导弹就像被人扔出去的石头,轨迹是固定的抛物线,反导系统算准了提前量就能拦截。 进一步看,它的速度也经过了精心设计。从发射到击中2000公里外的目标,全程比同射程的常规导弹快了整整10分钟。 东风-17的问世,在全球引发了剧烈震动。它让美国最先进的萨德系统几乎无用武之地。美国兰德公司在2020年的报告中也坦承,现有反导系统拦截这类高超音速滑翔目标的成功率不到20%。 更让人感叹的还是祝女士在发明成功后的举动,国家的百万奖金,她是转手就全捐了。从钱学森的世纪构想,到祝学军的埋头苦干,东风-17的诞生,是中国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的最好证明。 那么,未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还有哪些看似“异想天开”的理论,会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力量呢?
[太阳]美国没掌握的技术,中国掌握了,破解出钱学森的难题,成功研制可变轨东风-1
冰枫看历史
2025-07-30 15:35: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