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600岁的故宫居然也积水了!这可太少见了!7月29日,北京暴雨黄色预警高挂,故宫按防汛一级应急响应闭馆一天。往年再大的雨,紫禁城也能在“千龙吐水”的壮观里迅速干爽,可这一次,雨太凶,连护城河的水位都被抬得跟路面齐平,暗沟一时“吃”不赢,慈宁宫一带到底还是积了浅浅一层水。 别急着惊呼“古人智慧失灵”。翻开档案,光绪十一年、嘉庆六年、甚至明朝万历年间,紫禁城都曾被暴雨灌得“水深数尺”,墙垣坍塌也并非孤例。真正让故宫屡屡脱险的,是600年来不曾断档的“人工续命”:明清两代每年三月淘沟,现在每年三季清淤,15公里古雨水沟、13公里暗沟全靠人趴在地上一点一点掏。可现代游客随手丢的塑料瓶、塑料袋混着枝叶堵进暗沟,再好的设计也吃不消——这次慈宁宫积水,掏出来的就是一把塑料杯和湿哒哒的毛巾。 数字更能说明雨有多大:7月28日20时至29日20时,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40毫米,城区局地突破200毫米,相当于把常年7月全月的雨一天倒完。故宫北门神武门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44.28米,2米天然坡差平时够用,可极端暴雨叠加城市内河顶托,暗沟再宽也跑不赢倒灌。 不过,老系统并不打算“躺平”。2015年起,故宫把全院水泥沥青路面换回渗水砖石,雨污分流、暗沟高清摄像头巡检、暴雨前预降水位,一样没落。院长王旭东在7月30日清晨带队巡查,积水两小时便退得干干净净,地面只留一层薄泥。600年的古建筑群告诉我们:敬畏自然、持续维护,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雨停了,故宫30日中午重新开门,螭首又吐出了整齐的水柱。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老建筑遇上极端天气,最需要补的短板是什么? 信息来源: 新京报2025-07-29《早安北京0729:白天中到大雨,个别点大暴雨;全市所有景区关闭》 北京日报2025-07-30《雨后的故宫,令人恍若置身天宫!》 新华社2023-07-31《故宫600年排水系统抵御暴雨袭击》
谁能想到,600岁的故宫居然也积水了!这可太少见了!7月29日,北京暴雨黄色预警
森森视野
2025-07-30 22:14:06
0
阅读: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