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谈释永信,她们姐妹住少林寺3天收费1万,争着往释永信房间跑 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本应是清修之地,却在释永信的带领下,逐渐演变成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从“天价禅修班”到“VIP香火”,从武僧团全球巡演到方丈室的“神秘聚会”,少林寺的商业化操作早已超出宗教场所的范畴,更像是一家以信仰为卖点的上市公司。 而释永信,这位曾经的“佛门CEO”,最终因涉嫌挪用公款、违反戒律等问题被调查,彻底跌落神坛。 2025年7月,一位女主播爆料称,她和姐妹们曾支付每人一万元,参加少林寺为期三天两夜的“高端禅修班”。 这场所谓的修行,并非传统的诵经打坐,而是充满了商业意味的“VIP体验”。 仪式感包装,前两天的活动还算正常,学员们跟随僧人做早课、吃素斋,营造出“修行”氛围。 关键环节在第三天,学员们被安排逐个进入释永信的禅房,进行“皈依仪式”,并获得由他亲自赐予的“法名”。 人脉才是真目的,据参与者透露,这个法名不仅是宗教象征,更是一张“高端社交圈入场券”。 皈依后,她们被拉入一个微信群,里面全是企业家、明星和政界人士,俨然是一个“商业资源对接群”。 更有不少网友吐槽,“这哪是皈依佛门?分明是皈依‘人脉圈’!花一万块买个微信群资格,佛祖知道这事儿吗?” 释永信并非第一个让寺庙商业化的僧人,但他绝对是最成功的一个,在他的运作下,少林寺的商业模式堪称“宗教界MBA案例”。 分级收费制,普通游客几十元的门票+几百元的香火钱,VIP客户10万元一炷的“高香”,号称能“直达佛祖耳边”。 企业家专属7980元/6天的青少年游学营,卖点竟是“可进方丈室合影”。 还有全球巡演+天价衍生品,少林武僧团海外演出,单场收入50万美元,开光佛珠、禅茶、保健品,价格动辄上万,号称“少林秘方”。 商标垄断,注册700多个“少林”相关商标,连“少林寺”三个字都成了他的“专利”。 “以前拜佛带诚心,现在拜佛得带POS机。扫码烧香、电子功德,连呼吸庙里的空气都该收净化费了!” 释永信一边宣扬“四大皆空”,一边过着堪比富豪的生活。据少林寺义工爆料日常消费很好,喝的茶叶几千元一包,床上用品全是进口奢侈品,袈裟价值16万元。 座驾是奥迪Q7,名下还有多处房产,与“清贫僧人”形象完全不符,普通武僧月薪仅三四千元,而释永信的亲信却能参与分红。 别的方丈六根清净,这位方丈六位数起步。 2025年7月底,释永信被官方通报涉嫌挪用公款、违反戒律,并被注销戒牒,彻底逐出佛门。少林寺随即展开“切割行动”: 曾经象征权力的禅房被绿色铁皮围挡封锁,警方24小时值守,武僧表演、天价香火、扫码功德箱全部消失,寺庙回归“清净”。 释永信的功德碑被木板遮挡,相关宣传资料全部撤下。 释永信的倒台,暴露的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宗教商业化的畸形生态,也让我们知道了,信仰≠生意,当烧香拜佛变成“付费VIP服务”,宗教的纯粹性何在? 监管缺失,为何释永信能垄断少林品牌20年,直到东窗事发才被查处? 回归本真?少林寺是继续当“文旅集团”,还是重回“禅宗祖庭”的初心? 少林寺的商业化并非全错,文化推广、武术传承需要资金,但过度逐利,让信仰沦为“奢侈品”,最终只会失去信徒的信任。 释永信的结局,或许能给其他寺庙提个醒:佛祖不渡“有元人”,只渡有缘人。 释永信的故事,像极了一部“佛门商战剧”,从“少林CEO”到“阶下囚”,他的兴衰印证了一个道理,当袈裟变成西装,木鱼声变成点钞声,佛门净地还剩几分清净?或许,少林寺的这场风波,正是它重归本真的开始。
释永信老婆释永信商业事迹,举报称生女的师太是释延洁释永信,原名刘应成,1965年
【12评论】【19点赞】
用户18xxx72
都想沾上骚和尚的雨露[笑着哭]
用户10xxx60
刘掌门的确有其长处,所以美女们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