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谈判结束前,特朗普拒绝赖清德请求,窜访计划泡汤了 不到一个月,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8月份窜访中南美洲,并“过境”美国纽约的计划泡汤了。 此前,根据台媒透露的消息,民进党当局正着手筹备赖清德前往其所谓“邦交国”的相关行程安排。按计划,赖清德预计会在8月上旬窜访巴拉圭、伯利兹以及危地马拉。 他们早就在悄悄张罗赖清德的行程,想借着访问中南美洲的机会,在国际上刷存在感,尤其是“过境”美国纽约,那可是有深层政治意图的。 按照原来的安排,赖清德8月3日启程,先去巴拉圭,再到伯利兹和危地马拉,中间还会在美国纽约和达拉斯停留,15号左右回台湾。这种“过境”可不是简单的转机,而是想通过公开活动、会见美方人员等方式,制造美台官方往来的假象,为“台独”造势。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行程筹备得差不多的时候,美方突然传来消息,拒绝让赖清德“过境”纽约。这一下,整个计划都乱了套。赖清德办公室赶紧找补,说因为台湾南部风灾需要复原、台美关税谈判还在进行以及区域形势不稳定等原因,决定“近期暂无海外访问安排”。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表面理由,真正的原因是美方没给“过境”开绿灯。 那特朗普为啥在这个节骨眼上拒绝赖清德呢?这得从当时的大背景说起。那段时间,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正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紧锣密鼓地进行。 这场谈判可不简单,涉及关税、能源、半导体、对俄伊油气买卖、AI技术出口限制等多个关键领域。双方都希望能在谈判中取得进展,甚至为年内的中美领导人会晤铺路。在这种敏感时刻,特朗普可不想因为台湾问题节外生枝,影响谈判大局。 赖清德的“台独”色彩太浓,这也是美方顾虑的重要因素。他一直把中国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还搞过集体罢免运动,试图打压反对党,这些激进做法让美国觉得他是个危险分子。而且,民进党之前推动的“大罢免”行动全线失败,赖清德在岛内的支持率大幅下滑,成了“跛脚鸭”,美国觉得在他身上投入政治资源不划算。 另外,台美之间的关税谈判也在关键时刻。美国一直想让台湾接受更高的关税方案、更多的投资胁迫和市场开放要求,而赖清德如果在这个时候“过境”美国,可能会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影响谈判结果。美方想通过拒绝“过境”,给台当局施压,让他们在关税谈判中更听话。 还有个细节不能忽视,就在赖清德计划“过境”纽约被拒的同时,美国还在最后一刻取消了与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的会面安排。这一系列动作都释放出一个信号:在中美经贸谈判的大背景下,美国不想在台湾问题上刺激中国大陆,以免影响谈判进程。 中方对这件事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国台办发言人多次强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坚决反对赖清德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窜美。 中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赖清德的“倚美谋独”行径,只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唾弃,注定失败。 从美方内部来看,其实对是否允许赖清德“过境”也有分歧。一部分人担心这会打乱美中贸易谈判,影响美国的整体战略利益;另一部分人可能还想着通过支持“台独”来牵制中国大陆,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前者的意见占了上风。特朗普作为商人出身的总统,更看重实际利益,他知道如果因为台湾问题惹恼中国大陆,可能会在经贸谈判中失去更多。 再看看赖清德这边,除了外部压力,他在岛内的日子也不好过。“大罢免”失败后,民进党内检讨声不断,秘书长林右昌请辞,行政部门也面临改组压力。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赖清德原本想通过窜访转移矛盾,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进一步暴露了他执政能力的不足。 这件事的影响可不止于赖清德个人的行程。它反映出在中美博弈的大格局下,台湾当局的“倚美谋独”路线越来越行不通。美国在处理台湾问题时,会优先考虑自身的战略利益,不会为了台湾的“台独”势力而冒险与中国大陆发生正面冲突。而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这再次证明了一个中国原则的不可动摇性,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的行径都将遭到坚决打击。 从长远来看,赖清德窜访计划的失败,也给台湾当局敲响了警钟。靠搞政治操弄、打“过境”擦边球,根本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相反,这种行为只会让台湾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让岛内民众的利益受到损害。 民进党当局如果真的想为台湾好,就应该放弃“台独”幻想,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通过两岸交流合作,为台湾的发展寻找真正的出路。 瑞典谈判结束前特朗普拒绝赖清德请求这事儿,表面上看是赖清德的窜访计划泡汤了,实际上是中美博弈、美台关系变化以及岛内政治生态演变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它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任何小动作都注定徒劳无功,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瑞典谈判结束前,特朗普拒绝赖清德请求,窜访计划泡汤了 不到一个月,台湾地区领
天天纪闻
2025-07-31 17:14:38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