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至1986年,钱学森先生连续3次拒绝美国!连中央领导出面劝都不行!钱

陶陶讲史 2025-08-01 11:13:01

从1979年至1986年,钱学森先生连续3次拒绝美国!连中央领导出面劝都不行!钱先生坚持:“我是被驱逐出境的,今生绝不再去美国。”

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诚意邀请钱学森,授予他“杰出校友奖”。面对母校的盛情,钱学森没有丝毫犹豫:“不去!当年他们如何驱逐我,今天又想用一块奖牌来弥补?” 七年后的1986年,南加州华人科学家协会再次向他发出领奖邀请,他依然坚定回绝。#历史人物#

很多人不解,为何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会对曾经学习工作过的地方如此“执拗”?这得从2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说起。

1950年,钱学森已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多年,当他提出回国时,美国移民局立刻扣下了他的行李,理由是“他脑子里的知识值5个师”。接下来的5年,他被禁止离开洛杉矶,家里的电话被监听,信件被拆阅,甚至连参加学术会议都要提前报备。有一次,他带着家人去墨西哥边境散心,刚到海关就被拦下,移民局的人拿着他的研究手稿质问:“这些是不是军事机密?”

直到1955年,通过中美两国的外交谈判,他才终于登上回国的邮轮,临行前,美国记者追问他是否还会回来,他只说了一句:“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这些经历,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刻在他骨子里的记忆。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的邀请送到北京时,国务院分管科技的领导曾专门找他谈话:“去一趟也好,让世界看看中国科学家的气度。”

钱学森听完,慢慢掏出一个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夹着1955年美国移民局给他的驱逐令复印件,上面“不受欢迎的人”几个字格外刺眼。“领导,您看,”他指着那行字,声音有些发紧,“他们当年说我是‘不受欢迎的人’,把我赶出来;现在又说我是‘杰出校友’,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我若去了,岂不是告诉世人,中国人的尊严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他的拒绝,从来不是针对学术本身。当年在加州理工,他和冯·卡门教授一起开创了工程控制论,那些在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日夜,他从未否认过。但学术的荣光,不能掩盖国家主权与个人尊严被践踏的事实。

1985年,有位年轻学者曾当面问他:“美国的科研条件确实好,您真的一点都不怀念吗?” 钱学森笑了笑,指着窗外中关村的科研楼:“这里的实验室是简陋些,但桌子是自己的,椅子是自己的,研究什么、为谁研究,我说了算。当年在美国,我哪怕算出一个数据,都要先报给军方审查,那种受制于人的滋味,尝过一次就够了。”

1986年南加州华人科学家协会的邀请,其实带着些“和解”的意味——他们提出可以安排他见几位当年的老同学。钱学森让秘书回了封信,信里只写了两句话:“当年同窗,如今各为其国,学术交流可通过书信;至于见面,若在祖国土地上,我随时欢迎。” 这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他心里清楚,有些伤口,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才能真正愈合。

或许有人会说,都过去几十年了,何必揪着不放?可对钱学森那代知识分子来说,个人的命运从来都和国家的命运绑在一起。他拒绝的不是一块奖牌、一次会面,而是那种“你弱时践踏你,你强时拉拢你”的傲慢。他要用自己的态度告诉世界:中国科学家可以平视任何国家,但绝不会在尊严上低头。

这种执拗,在今天看来,依然沉甸甸的。它提醒我们,所谓风骨,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历经磨难后依然清醒的坚守——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明白该往哪里去。

0 阅读:1
陶陶讲史

陶陶讲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