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院士呼吁:60岁后,血糖不越过这个范围,别瞎吃药害了自己 王奶奶已经60多

夜安玩转养护 2025-08-01 18:43:14

多名院士呼吁:60岁后,血糖不越过这个范围,别瞎吃药害了自己 王奶奶已经60多岁了,身体状况一直很好。虽然步伐不如年轻时那么轻盈,但每天的晨跑、社区活动以及和朋友们的聚会,生活依旧充实。然而,最近一次体检时,她被告知空腹血糖偏高。医生建议她注意饮食,做些调整,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治疗。 开始的时候,王奶奶并不太在意,认为只是小问题,不需要太过担心。她一直觉得自己吃得健康,保持规律的作息,偶尔吃点糖果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自己有时候会感觉口干舌燥,晚上总是上厕所,早上起床时甚至有些头晕。看到这些症状逐渐加重,王奶奶开始有些焦虑,决定再去医院检查。 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告诉她,血糖已经进入了糖尿病的前期阶段,虽然尚未确诊为糖尿病,但如果不及时管理血糖,很可能会走到那一步。医生还特别提醒她,过度依赖降糖药物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控制血糖更多依赖的是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对于年纪大的人,保持血糖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尤为重要。 经过医生的建议,王奶奶开始认真调整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她减少了糖分的摄入,增加了蔬菜和粗粮,开始每天散步30分钟,且每天测量一次血糖。几个月后,血糖水平恢复了正常,王奶奶也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精力和活力。 60岁后如何控制血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逐渐变慢,尤其是60岁以后,很多人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血糖问题。血糖水平异常,不仅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影响到心脏、肾脏、眼睛等多个器官的健康。因此,保持血糖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尤其是在60岁以后,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院士呼吁,老年人应更加注重控制血糖,尤其是在60岁以后,血糖不应超过一个特定的范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医学专家的建议,空腹血糖应保持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的血糖最好不超过7.8 mmol/L。血糖水平超出这个范围,尤其是在不采取积极干预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糖尿病以及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弱。当胰岛素无法有效地帮助血糖进入细胞时,血糖便会积聚在血液中,造成高血糖。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脑卒中、肾脏衰竭、视网膜病变等,甚至会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一旦出现糖尿病,管理起来将更加困难,因此,60岁以上的老人更要特别注意血糖管理。 不过,很多老年人并没有意识到,控制血糖并不单单依赖于药物治疗。虽然降糖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帮助控制血糖,但它们并不能治愈糖尿病,而且如果长时间依赖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和其他健康问题。 例如,某些降糖药物可能会增加体重,导致水肿,甚至增加心脏负担。药物治疗应该是在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实际上,维持健康的血糖水平,最重要的是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适量控制糖分的摄入,尤其是避免过量的精细糖和加工食品,这些食品会迅速提升血糖水平。而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尤其是粗粮、蔬菜和水果,不仅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还能改善消化和促进肠道健康。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也是维持健康血糖的重要因素。长期的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因此60岁以上的人群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休息。

0 阅读:0
夜安玩转养护

夜安玩转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