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泳池藏隐患 排水口吸人悲剧再敲警钟** 上海6岁男孩意外死亡,在酒店游泳时手臂被这个“黑洞”死死吸住→ 酷暑难耐,跃入清凉的泳池成为许多人消夏的首选。然而,这份清凉背后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近期发生的一起惨剧,再次为泳池安全敲响了沉重的警钟。 据报道,去年10月底,上海的王某携家人前往浙江安吉某度假酒店。在入住后使用酒店后山温泉泳池时,其年幼的外甥不幸遭遇意外。孩子在泳池中活动约十分钟后,整个手臂被池中一个未加防护的排水口强力吸附,无法挣脱。 当时仅有王某在场监护。她迅速下水试图解救,但吸附力巨大,未能成功。约四五分钟后,酒店工作人员赶到,同样束手无策。期间,孩子头部浸没水中,王某尝试人工渡气及托起头部均未果。最终,在关闭水泵、开启排水阀后,约十分钟后才将孩子救出,其右臂已呈紫红色。尽管现场进行了急救并呼叫120,但因地理位置偏远,救护车半小时后才抵达。令人痛心的是,孩子经抢救无效于次日离世。 家属质疑悲剧根源在于泳池管理疏忽:现场三个排水口中,两个未加装应有的防护盖。酒店方承认需承担责任,但表示防护盖(PVC材质)可能因老化或未固定到位,同时也提及监护责任问题。 **排水口“吸人”非个例,威力惊人** 泳池水循环系统的回水口(排水口)通常设于池底或角落,需有格栅或防护罩覆盖。然而,一旦这些防护设施缺失或损坏,回水口在泵机工作时产生的巨大负压吸力,足以牢牢吸附人体,单人力量极难挣脱。类似险情并非孤例,近日湖南株洲就有一名男孩左腿被泳池回水口吸住,幸得消防员及时救援脱险。 **为何危险?如何避险与施救?** 泳池水循环模式主要分顺、逆两种。采用“顺循环”模式且回水口防护不到位(如数量少致流速过高,或格栅脱落)时,风险最高。 **安全提示:** 1. **远离回水口:** 游泳时务必与任何排水口保持距离。家长需全程密切看护儿童,明确告知其切勿用手脚触碰。 2. **发现隐患即报告:** 若察觉防护网(盖)有松动、破损或缺失,立即告知工作人员并远离该区域。 **遇险紧急处置:** 若不慎被吸附,冷静是关键: 1. **即刻呼救:** 大声呼叫救生员或工作人员,**首要任务是立即关闭泳池水泵**,切断吸力源头。 2. **维持呼吸:** 在无法立即脱困时,优先保证遇险者呼吸。若可能,提供通气管让其咬住维持呼吸,并尽量堵住其鼻孔、耳孔减少呛水。 3. **尝试破坏真空:** 在他人协助下,可尝试小心撬动吸附口边缘,让水流入真空区,减小压力差,便于拉动解救。 泳池虽好,安全为先。请务必提高警惕,远离潜在的危险源,让清凉消暑真正成为安全的享受。溺水 未成年人溺水 溺水事故 儿童泳池病 来源:1818黄金眼
**盛夏泳池藏隐患排水口吸人悲剧再敲警钟** 上海6岁男孩意外死亡,在酒店游
唯一社
2025-08-01 22:16: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