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为何越战越强?普京背后还真藏着个低调的“硬核靠山”。不是忙着送无人机的伊朗,也不是保持经贸合作的中国,真正在西方封锁圈里给俄罗斯“开绿灯”的,是一直闷声发大财的印度。 这场从2022年烧到现在的俄乌冲突,表面看是枪炮对轰,实则是国力和外援的较量。 乌克兰那边,美欧几十个国家排队送军火,炮弹、装甲车堆成山;俄罗斯这边,被上千项制裁压得喘不过气,能源出口被卡脖子,照理说早该撑不住了。 可俄军不仅没垮,还能在前线持续增兵,这背后的“输血泵”,正是印度。 冲突刚爆发时,西方喊着要让俄罗斯石油“卖不出去”,结果印度反手就成了俄油最大买家。 2022年之前,印度从俄罗斯买的原油占比不到1%,现在这个数字飙到了40%,每天光进口量就超过120万桶。 更妙的是价格,印度总能拿到“友情价”,比国际油价低10-15美元一桶,转手加工成成品油再卖到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俄罗斯呢?靠着印度这个“接盘侠”,石油出口收入不仅没降,2023年反而同比涨了15%,光这一项就回血上千亿美元,足够支撑前线大半年的军费开销。 印度的聪明之处在于“绕制裁”的操作。 西方搞美元结算限制,印度就和俄罗斯签本币互换协议,用卢比买俄油,俄罗斯再用卢比买印度的药品、电子元件。 这招直接避开了SWIFT支付系统,让西方的金融制裁成了摆设。 俄罗斯央行数据显示,现在俄印贸易中,本币结算占比已经超过60%,之前被冻结的美元储备有了新出路。 更绝的是印度的“中间商套路”,买俄油时用卢比,卖给欧洲成品油时收欧元美元,两头套利,还帮俄罗斯间接拿到了硬通货,这种“双赢”操作让西方气到跳脚却没办法。 不光是能源,印度在关键物资上的支持也没断过。 俄罗斯军工生产缺芯片、缺精密零件?印度企业通过第三国转口,把电子元件、机床设备悄悄运过去,甚至连俄军急需的无人机电池,都能从印度市场买到。 有西方媒体曝光,印度最大的电子市场德里巴扎,去年向俄罗斯转口的半导体零件增长了300%,这些零件拆了包装换个标签,就成了俄军装备的“续命丹”。 印度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嘴上说“保持中立”,实际行动却在给俄罗斯“开后门”。 对比其他国家,印度的支持才是“刚需”。 伊朗给的无人机确实有用,但数量有限,撑不起大规模消耗;中国保持正常经贸,但严守中立,不碰军事物资。 只有印度,既给能源出口兜底,又帮着突破金融封锁,还悄悄补军工短板,堪称“全方位输血”。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去年访印时特意强调:“俄印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这话背后藏着的,正是对印度关键时刻“拉一把”的感激。 印度这么做当然不是白帮忙。 除了低价买油赚差价,印度还从俄罗斯拿到了不少好处。 S-400防空系统优先交付,核潜艇技术转让加速,连之前卡壳的联合研制五代机项目都重新启动了。 俄罗斯甚至默许印度在中亚扩大影响力,双方在阿富汗、印度洋的利益交换越来越频繁。 这种“各取所需”的合作,比单纯的“盟友关系”更稳固,也让印度有足够动力继续给俄罗斯“站台”。 现在看俄军能在前线硬撑,印度的作用确实没法替代。 能源收入稳住了经济基本盘,本币结算打破了金融封锁,关键物资补上了军工缺口,这三重支持让俄罗斯在西方的“围堵”中撕开了口子。
“印度突然不买俄罗斯油了!”消息一出,全球油圈瞬间炸锅。路透社7月31日深夜的爆
【4评论】【8点赞】
70后中年人
俄印关系,帮忙时没上限,背刺时没下限,没时限。